宋詞鑒賞·《《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都是豪英。長溝流水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陳與義是著名的愛國詩人,他是被派入“江西詩派”的重要人物,與黃庭堅、陳師道一起,被尊為“江西詩派”“一祖三宗”的“三宗”之一。南渡以后,曾受高宗賞識,做到翰林學士、知制誥,授參知政事(副宰相)。他是主戰派人物,但卻因看透了高宗的無意北伐,十分痛苦。
陳與義的詞也寫得很好,這一首《臨江仙》是他的代表作。
上片“憶昔”,下片說“二十余年如一夢”,陳與義死的時候不過四十九歲。可見他當年與朋友在午橋橋上豪飲的時候,不過是二十多歲的熱血青年。陳與義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 (1090),北宋亡于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陳與義三十八歲。可知他回憶的“昔日”,應該是北宋滅亡前約十年宋徽宗宣和年間(1119—1126),那時雖然各種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已經非常尖銳,但還掩藏在表面繁華的歌舞升平之中。陳與義與同為“豪英”的朋友們在午橋豪飲,酒酣耳熱之際,指點江山,意氣風發。“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是后人十分欣賞的名句。月移花影,灑一身碎瓊亂玉;笛聲悠揚,吹五更曉風殘云。何等風流倜儻,何等瀟灑豪放。
“二十余年如一夢”,這個夢卻太苦澀,太凄慘了。豈止是昔日的繁華不再,半壁河山都已經淪陷在金人的鐵蹄之下。自己雖然僥幸活著,面對如此現實,又豈是“堪驚”二字所能道盡。
陳與義是力主北伐的,但是,在他的晚年,已經完全明白了宋高宗是絕不可能北伐的了。救回徽、欽二帝,將置高宗于什么地位?后來鄭板橋在《紹興》詩中說:
丞相紛紛詔敕多,紹興天子只酣歌。
金人欲送徽欽返,其奈中原不要何。
他倒是看得透徹、一針見血的。陳與義又何嘗沒有看透,只不過他不敢說,所以后來辭官不做,算是無聲的抗議。“閑登小閣看新晴”,看到的是什么呢?“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后來楊慎在著名的《臨江仙》中就化用了這句話: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上一篇:《《夜歸臨皋》蘇軾》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孤雁》張炎》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