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鷓鴣天》·李清照
李清照
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凄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這首《鷓鴣天》是李清照南渡后的作品,是詞人日常生活中平靜的一天的真實寫照。在這看似平靜的生活描寫中,透露出詞人內心不可忘懷的苦悶。詞人借深秋季節景物的敘寫,抒發了對個人身世、遭遇的感傷情懷,將寫景、敘事、懷古,有機結合,表達出對故鄉深沉的思念。
“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詞作開首便點明這是深秋時節的一天,帶著寒意的陽光透過鎖窗,灑落在室內。詞人此時尚未出戶,透過窗欞,目光落到庭院中的梧桐樹上。已失去往昔婆娑身影的梧桐,在瑟瑟秋風中對“夜來霜”,已由畏懼而轉恨。詞人此時的情感,浸透在具體的物事刻繪上。以“寒”飾日,可見詞人內心已無任何溫暖可言?!叭铡北緹o聲無形,卻以“蕭蕭”形容,更見詞人內心之心旌寒冷。此外,梧桐本亦無情物,詞人卻言其“恨”夜晚之霜。此一“恨”亦詞人之恨,因為日已蕭蕭,夜又何以堪!因自己心寒,故覺得日光亦寒;因自己恨夜長孤寂,故言樹亦有恨。“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這兩句是說昨夜以酒澆愁,喝得過多,今晨醒來,便思飲濃釅的團茶;醒來夢斷,聞到瑞腦的香味,感到很是愜意。這二句寫的是尋常事,看似不經意,卻蘊含了無法排遣的鄉愁與懷人的愁苦。詞作上片的敘寫由遠及近,把自己深深的愁緒與痛苦,附著于外在物事的描寫上,頗耐人咀嚼。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凄涼”,秋冬之白日本已較春夏時為短,但詞人卻覺得“猶長”,這就很讓人尋味了。這種主觀感受與客觀實際之間的反差,表露了詞人寂寞傷時、度日如年的愁緒之深。接著詞人以王粲(字仲宣)登樓思鄉的典故,寄托了自己生逢亂世、流徙他鄉的思鄉之情。不過,王粲之所以羈留他鄉,是因為個人仕途不得意,不愿回去;而李清照則是為環境所迫,有家歸不得,所以說“更凄涼”?!安蝗珉S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末二句,詞人把筆宕開,說與其作無可奈何的懷鄉之想,不如依舊開懷暢飲,一醉方休,不要辜負了這眼前盛開的菊花。這里的“不如隨分”,實是詞人無可奈何,故作寬慰之辭。這與上片“酒闌”二句,如出一轍,看似寫閑情,寫雅事,實是以樂寫哀。
上一篇:周紫芝《鷓鴣天》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李清照《鷓鴣天》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