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黃宗羲·周公謹硯》原文賞析
弁陽片石出塘棲,余墨猶然積水湄。一半已書亡宋事,更留一半寫今時。
剩水殘山字句饒,剡源仁近共推敲。硯中斑駁遺民淚,井底千年恨未消。
這兩首詩借周密用硯在井中重現,抒寫異代同悲的亡國之痛。周公謹即南宋愛國詞人周密,號草窗、弁陽蕭翁等,著有《草窗詞》、《武林舊事》,編有宋詞《絕妙好詞》集。詞作格律嚴謹,清麗工巧,有一些悲慨宋室覆亡之作。
詩篇開始即扣緊石硯,“弁陽片石出塘棲”,周密在北宋滅亡時自濟南流寓吳興,住在弁山,并任義烏令。南宋亡,拒仕元朝,自號弁陽蕭翁,故稱其用硯為“弁陽片石”。現在,這塊和過血淚、出過佳什的石硯在浙江杭縣塘棲鎮出井了。詩人心情的喜悅、激動、悲戚、感慨,紛至沓來。凝眸審視,“余墨猶然積水湄”,雖經四百年沖洗,余墨依舊粲然放光。古硯余墨,實不可能,但這象征著周密精神不朽,遺志感人。“一半已書亡宋事,更留一半寫今時。”這位熱烈的愛國者已用了一半墨汁,寫下愛國詞章和一字一淚的《武林舊事》,傾訴對南宋盛時的懷念之情。他留下一半墨汁亦大有深意,期望民族志士續寫新的篇章。黃宗羲認為應當濡上余墨,為抗清斗爭的每一次勝利歌唱,為烈士的殉國失聲痛哭,對茍且偷安者表達強烈憤慨,對無恥的降清者發出無比的憎恨與譴責。前一首扣緊“余墨”細節向深層開發,將古今之事連接起來,抒發對南宋與明王朝的懷念之情。袁枚《隨園詩話》評曰: “先生不以詩見長,而言之有味。”
后一首贊揚周密《武林舊事》所寄托的良苦用心,肯定其主題的積極意義。詩人認為南宋雖偏安江南一隅,但周密對祖國的殘山剩水仍一往情深。宋亡后,他隱居山林潛心著述,以豐富的詞匯與優美的筆調追記杭州舊事,以傾訴內心的憤懣和不平。“剡源仁近共推敲”,他的好友戴剡源和仇仁近都是知名文學家,參加推敲,斟字酌句,為《武林舊事》的寫作傾注了滿腔熱血。詩人巧妙地借用有故國之思的《武林舊事》寄寓自己 “時移物換,憂患飄零,追想昔游,殆如夢寐,而感慨系之”的愁苦與郁悶。惻惻興亡之隱,實曲寄于言外,令讀者同情感喟。“硯中斑駁遺民淚,井底千年恨未消。”如此看來,周公謹硯中不只有余墨,而且分明有他寫作時滴下的點點清淚。
這兩首詠物詩,借古喻今,寄托遙深。作者涵養深厚,用意沉潛。精心構思,妙手偶得,確為宋詩路數。其不畏文字獄之禍,大膽抒懷尤令人敬佩。潘飛聲《在山泉詩話》云:“先生身遭鼎革,危言危行,不負所學,而苦心著述,能言人所不敢言者,洵所謂真儒,所謂豪杰之士。”應當以此讀其文,賞其詩。
上一篇:古詩《袁宏道·聽朱生說水滸傳》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陸次云·詠史》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