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山東省·經石峪(曬經石)》古詩詞賞析大全
經石峪,俗稱曬經石,在泰山斗母宮東北約1公里的山谷中,宋代叫石經谷,明代稱經石峪。在面積大于一畝的巨石坪,刻著佛教《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現已找到的字是1067字,字大如斗,每個橫徑約半米,篆隸俱備,書法遒勁,古代書法家給以很高評價:“波磔古宕,氣體雄奇”,“筆力雄奇,字體之大,碑拓中世所罕睹,洵巨觀也。”歷代又尊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宗”。但此巨型石刻既無年款,又無書刻者姓氏。有人認為是北魏鄭道昭所書,理由是字體與鄭文公摩崖石刻的字體相近;有人認為是北齊王子椿所書,因為與近處徂徠山王子椿署名的摩崖石刻很像。眾說不一。
曬經石上水簾帛,誰挽銀河落半天。
新月控鉤朝掛玉,長風吹浪暮疑煙。
梵音濺沫干還濕,曲澗流云斷復連。
選勝具觴恣幽賞,題詩愧乏筆如椽。
[詩名] 題曬經石水簾
[作者] 崔應麒,明萬歷時人。此詩鐫在經石峪西面的巨石上,字為大草,筆如龍蛇。
[注釋] ●曬經石水簾:在經石北面,有大石橫亙,下有崖隙,溪水流下,點綴如珠,故名水簾。1954年為防止溪水對經文的沖刷和侵蝕,在上游修筑了小水庫,使溪水改道旁流,此景已不見。●誰挽句:言水簾好像是半天落下來的銀河之水。化自李白“疑是銀河落九天”。●新月二句:寫景。新月,舊歷每月二十五日以后,朝月彎如弓,形如鉤。句意是早晨的如鉤新月照在水簾上,如同掛著一串白玉;日暮時節,長風吹著水浪,水簾上凝聚著煙云。●梵音句:梵音,頌佛德的聲音,喻指水簾下注的清脆之聲。濺沫,指水簾下注飛起的水沫。此句言水簾下注,發出梵音般的清韻,落在石上似干還濕。●曲澗句:水簾上面彎曲的水澗,似斷又連。●選勝句:說在這里選擇勝地,準備酒器,縱情地觀賞清幽景色。●題詩句:言想著題詩,自愧沒有如椽大筆,詩寫得不好,這是作者自謙詞。
經字大于斗,北齊人所書。
千年風韻在,一畝石坪鋪。
閱歷久愈久,摧殘無代無。
只今逢解放,庶不再模糊。
[詩名] 訪泰山經石峪
[作者] 郭沫若
[注釋] ●閱歷二句:經字已經過1000余年,可謂閱歷已久。可是,由于風雨剝蝕和水流沖刷,加之任人拓制,字體磨損很快,不少經字已漫滅無蹤,經考古學家及佛學家考證,滅跡的字已超過書寫的三分之二,殊為可惜。●庶不再模糊:大概不會再模糊了。石坪周圍現已筑有石欄,游人只能站在石欄外面遠眺,不準在字上行走,并禁止任意拓制。
中天門外梵仙鄉,楓葉初經九月霜。
獨倚高柯舒冷艷,不儕凡卉炫秋香。
孤紅莫恨榮華晚,眾綠都成慘淡光。
休上危橋云步迥,更高寒處更凄涼。
[詩名] 經石峪看紅葉
[作者] 石祖芬,清末江蘇吳縣人。這首詩鐫在經石峪下方“紅門”過街樓下的南墻上。每逢秋天經石峪附近紅葉遍山,極為美麗。
[注釋] ●中天門句:中天門在回馬嶺上,為登山的要沖。中天門外,指中天門以下的地段。梵仙,指佛仙。中天門下的斗母宮,曾祀釋迦牟尼;斗母宮下的紅門,曾祀彌勒佛;這里的住持均為僧人,所以詩稱這一段為梵仙鄉。●獨倚二句:寫楓葉長在高高的樹枝上,舒發著冷艷顏色;它不像那些平凡的花卉,獨自在秋天里炫耀自己的香艷。高柯,高的樹枝。儕,類,同。●孤紅二句:言楓葉的孤紅不要恨自己榮華已晚;看那些眾綠都慘淡無光了。孤紅,因眾綠將凋,惟有楓葉獨紅,故稱。
上一篇:關于描寫《湖北省·米公祠》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江蘇省·蘇州園林》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