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夏云峰 傷春》·仲殊
仲殊
天闊云高,溪橫水遠(yuǎn),晚日寒生輕暈。閑階靜、楊花漸少;朱門掩、鶯聲猶嫩。悔匆匆、過卻清明,旋占得余芳,已成幽恨。都幾日陰沉,連宵慵困,起來韶華都盡。怨入雙眉閑斗損。乍品得情懷,看承全近。深深態(tài)、無非自許,厭厭意、終羞人問。爭知道、夢里蓬萊,待忘了余香,時(shí)傳音信。縱留得鶯花,東風(fēng)不住,也則眼前愁悶。
這是一首感傷春逝的慢詞。分上下兩片,上片描寫春光漸盡的過程,下片抒發(fā)無法留春的愁懷。
“天闊云高,溪橫水遠(yuǎn),晚日寒生輕暈。”起筆畫出早春天水空闊、乍暖還寒的景象。這三句,選取極為闊大的景象,構(gòu)成一幅完整而有特征的早春圖景。“閑階靜、楊花漸少;朱門掩、鶯聲猶嫩。”承接起句,把鏡頭的畫面加以縮小,并且不著痕跡地寫出了春景變化的特色。“悔匆匆、過卻清明,旋占得余芳,已成幽恨。”這兒緊承仲春景色,再推進(jìn)一步,寫到暮春。“都幾日陰沉,連宵慵困,起來韶華都盡。”這兒緊承清明過卻之后,寫暮春已盡,春光全去。
下片換頭“怨入雙眉閑斗損”,緊承“韶華都盡”而來,并開拓新意,轉(zhuǎn)入抒情。“乍品得情懷,看承全近。深深態(tài)、無非自許,厭厭意、終羞人問。”詞人在這兒把他對春有情而春卻對他無意的微妙復(fù)雜的心理活動(dòng)曲折幽深地揭示了出來。“爭知道、夢里蓬萊,待忘了余香,時(shí)傳音信。”自己索性到夢境中去尋求仙境,打算忘了暮春的芳香吧,怎知道她又不時(shí)地傳來芳香的氣息。“縱留得鶯花,東風(fēng)不住,也則眼前愁悶。”縱然留得鳥語花香,然而春風(fēng)不停留下來,也只落得眼前一片愁悶罷了。
上一篇:何夢桂《喜遷鶯》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柳永《夜半樂》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