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札記·是誰“休更問前程”?
——談范仲淹《詠蚊》詩
北京晚報發表了一篇介紹范仲淹詠蚊詩的文章。范的原詩是:“飽去櫻桃重,饑來柳絮輕,但知求旦暮,休更問前程。”第一句寫蚊子吮吸人血后腹呈紅色,如櫻桃狀;第二句寫蚊子如果空著肚皮,它就隨風飄蕩,輕如柳絮。這兩句寫蚊子的特點很形象,也不容易誤解。后面兩句,講起來就有點吃力了。詩人到底是借蚊子來諷世呢,還是如那篇文章的作者所說,是指在當地做官的人(包括范仲淹本人在內)受不了蚊蟲的叮咬,而急急求去,甚至連前程如何都可以不考慮呢?
范仲淹是北宋時代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他在西北帶兵時,當地各族人民都尊他為“小范老子”,說他胸中自有百萬甲兵。他在《岳陽樓記》中提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至今猶為世人傳誦。難道這樣一個襟懷坦蕩、高瞻遠矚的人,卻曾因受不住蚊蟲的騷擾而旦暮求去,豈不有點厚誣古之賢者么!
我的理解則是:這首詩近于寓言,前兩句描寫蚊子的形象,后兩句借蚊子來諷刺那些只顧肥己而目光短淺的人,說他們跟蚊子一樣,只知一早一晚吮吸人血,再不管將來會遭到什么樣的命運。而從詩句的語法結構看,后兩句的主語表面上仍是指蚊子。只有這樣理解,這首詩才不失為一篇精練深刻的諷刺之作。如果把下二句的主語理解為作者自己,正說明這首短詩沒有被人讀懂。
上一篇:古代詩歌札記·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下一篇:古代詩歌札記·淺釋曹植兩首政治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