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清平樂 謝叔良惠木樨》·辛棄疾
辛棄疾
少年痛飲,憶向吳江醒。明月團圓高樹影,十里水沉煙冷。大都一點宮黃,人間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風露,染教世界都香。
這是首詠物抒情詞。詞的上片寫景,下片寫木樨(桂花)。
詞一開頭就從回憶寫起,說“痛飲”,說“吳江醒”,正從借酒澆愁中透露出他當年不得施展抱負的內心悲憤。明月、樹影、水沉、煙冷,淡淡幾筆勾畫出一幅凄涼冷清的秋夜吳江圖景,點染了環境氣氛,加濃了“痛飲”的內心悲憤,為下片的借物抒情作了藝術上的鋪墊。
下片直點木樨。在這里,詞人略去外在聯系,全從詞情的內在聯結上著眼,因此過片顯得極其突兀。金桂花小,但香氣濃郁。說“大都”,說“一點”,說“人間”,說“直恁”,把花小香濃的金桂特有的風神、品格作了突出描寫,構成極深的印象。接著以“怕是”作浪漫的聯想,在秋天的風露吹拂滋潤之下,金桂雖然只是“一點宮黃”,它將把自己的芳香染遍人間世界。
詞中流露的悲憤不是個人的,不是為個人的得失而悲,而是一個抗金志士的悲憤。
全詞托物寄慨,借花抒懷,寫花正是寫人,木樨的風神、品格正是稼軒的人格寫照。“染教世界都香”,稼軒在這里正是擺脫了個人的得失而著眼于國家、民族的命運,借詠木樨,形象地表達了他誓欲為國家建功立業。這正是這首詠物抒情詞的獨特藝術成就所在。
上一篇:辛棄疾《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李煜《清平樂》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