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盧舉使河源》言情贈友詩歌
故人行役向邊州,匹馬今朝不少留②。
長路關山何日盡? 滿堂絲竹為君愁。
友人即將要奔赴西北邊地,因軍情緊急,不能再停留片刻。此去關山,路程遙遠,不知何時才能趕到?邊塞殺伐征戰,兵乃兇器,刀槍無情,友人是否會慘遭不測?此日相別,不知又在什么時候才能重逢? 幾層意思,哽塞在詩人喉頭,表明對友人前途的深切關注和擔憂。但詩人最終沒有直抒出來,而轉說絲竹管弦仍在鳴奏,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似乎也是因為友人行將遠征才這般愁音繚繞,衰颯凄楚,簡直令人不忍卒聽。管弦絲竹尚如此,人之深情就自不待言了。末句七個字,凄切之思,永訣之悲,皆于弦外溢出。而措語蘊藉,神韻悠然。又見用筆之妙。
人的感情是一種潛在的內心活動,詩歌要表現這種波動起伏的狀態,就必須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象,用動作言談來表現人的心理,但這種寫法沿襲過久,就易流入俗套,所以詩人又避開正面描寫,轉從側面烘托。如 《詩經·采薇》中的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李白 《送友人》中的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以及本詩中的 “滿堂絲竹為君愁”,皆屬此法,它可以借端托寓,縮虛入實,即小見大,化景物為情思,風神無限。
作者本人早歲即從軍塞上,因主將得罪,流落于燕、薊一帶,對邊地生活有很深刻的體驗,詩風亦染有悲壯蒼涼之氣,所以辛文房說他的詩 “格度嚴密,語致精深,多擊節之音”,從這首小詩,我們也能感受到這個特點。
注釋
①河源: 指今青海一帶西北邊地?!杜f唐書·地理志》: “鄯州鄯城縣 (今青海西寧市)有河源軍,屬隴右道。” ②少留: 同 “稍留”。
上一篇:《送別詩》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送友人》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