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沁園春》·辛棄疾
辛棄疾
疊嶂西馳,萬馬回旋,眾山欲東。正驚湍直下,跳珠倒濺,小橋橫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閑,天教事多,檢校長身十萬松。吾廬小,在龍蛇影外,風雨聲中。爭先見面重重,看爽氣、朝來三數峰。似謝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戶,車騎雍容。我覺其間,雄深雅健,如對文章太史公。新堤路,問偃湖何日,煙水濛濛!
題下有小序云: “靈山齊庵賦,時筑偃湖未成。”從小序來看,這首詞主要是賦靈山齊庵的。靈山,在江西上饒縣境內,共有72峰,“其上有龍池瀑布,高懸百丈,繞郡郭而入于江”。古人說: “九華五老虛攬勝,不及靈山秀色多。”歷來被認為是國內名山之一。因此1194年他再次罷官后,便選靈山佳處,修建了一所茅廬,作為棲身之地,名之曰“齊庵”。在齊庵即將建成時,作者即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詞。
詞的上片,主要寫靈山雄偉峭拔的氣勢以及齊庵周圍小橋流水、蒼松翠柏的優美環境,襯托出作者不滿意投閑置散的憤慨心情。詞的下片,寫靈山給人的種種令人欣慰的感受,展望偃湖筑成后的良辰美景,表達了作者的曠放胸懷。
在比興方法的運用上,這首詞確實是富有創造性的。比如開頭三句,就是采用以有生物比無生物的藝術方法,描繪靈山群峰的氣勢的。“疊嶂”、“西馳”,描繪靈山群峰的走向和態勢。“馳”字本來是描寫駿馬的,作者用它寫山,就賦予了靈山以“景象皆奔馳”的態勢。作者又以“萬馬回旋”作比,描寫靈山峰回路轉,突然折而向東,使人從千萬匹駿馬改變奔馳方向的生活經驗中,體會出靈山改變走向的那種雄偉磅礴的非凡氣勢。
在這首詞中,作者不但運用了以有生物比無生物的方法,把靜的景物化為動的畫面,而且還運用了以人擬物的方法,使那些被比擬的無意識的自然景物帶有人的感情色彩。比如下片開頭“爭先見面重重”二句,本來是寫霧消峰出以及山峰給人的沁人心脾的感受的,作者卻以經常用于描寫人的活動的“爭先見面”四字作比,這就不僅使人從語感上覺得靈山群峰就像一群天真活潑的青少年見了親人便一擁而來一樣,給人以親切熱情、朝氣蓬勃的感覺,同時也使人感到仿佛親自登上靈山,領略了那紅日東升、朝氣撲面而來令人陶醉的境界似的。接著,作者又用兩組對稱的擬人句式,描繪了靈山峰的氣派和容止。“似謝家子弟”二句,形容靈山到處布滿了青翠的松柏,就像東晉貴族謝安的子侄們穿戴上莊重大方的衣冠一樣,是那樣挺拔俊秀,奇麗多姿; “相如庭戶”二句,是寫靈山蒼松掩映,奇石崢嶸,蒼蒼茫茫,千姿百態,猶如司馬相如赴臨邛時車騎如云,讓人覺得它風流瀟灑,巍峨壯觀。
在大量運用比興方法的同時,此詞還用賦的方法對靈山齊庵作了鋪陳和描敘。詞的上片,大部分是用賦的方法敘寫的。“正驚湍直下”四句,寫初入靈山所看到的懸泉飛泄、珠雨飄灑、小橋橫截的動人景色; “老合投閑”三句,既寫出了齊庵周圍古木參天、蒼松掩映的幽雅景致,又抒發了作者不滿投閑置散的憤慨情緒。“吾廬小”三句,引出齊庵,回扣詞題。
上一篇:蘇軾《沁園春》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劉克莊《沁園春》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