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六丑 落花》·周邦彥
周邦彥
正單衣試酒,恨客里、光陰虛擲。愿春暫留,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跡。為問花何在?夜來風雨,葬楚宮傾國。釵鈿墮處遺香澤。亂點桃蹊,輕翻柳陌。多情為誰追惜。但蜂媒蝶使,時叩窗木鬲。東園岑寂。漸蒙籠暗碧。靜繞珍叢底,成嘆息。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殘英小、強簪巾幘。終不似一朵,釵頭顫裊,向人欹側。漂流處、莫趁潮汐。恐斷紅、尚有相思字,何由見得?
《六丑》是周邦彥創造的一個新調,也是宋詞發展到燦爛時期的一個珍貴的產物。
一開頭,他就從題目之前下筆。
“愿春暫留,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跡”——這一韻也仍然在題目之前盤旋。之后才出現落花的形象: “為問花何在?夜來風雨,葬楚宮傾國”,一場突然而來的狂風驟雨,把有如傾國傾城的絕色名花,一掃而光了。“楚宮傾國”,原是指春秋戰國時代楚國的宮女們。周邦彥是借用“楚宮”的美女比喻薔薇花的。
但上面還只是粗略地下了一筆;略寫之后,便進一步加以細寫: “釵鈿墮處遺香澤。亂點桃蹊,輕翻柳陌。”上面他把落花比作楚宮的美人,如今他又把落花比作唐宮的楊妃。正如白居易在《長恨歌》中說的: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楊妃在馬嵬坡這一幕,仿佛重現在他眼前。
下面換頭先提一句夏初的景色。“岑寂”是因為不僅沒有賞花的人,也沒了花。如今有的只是暗沉的碧葉。“蒙籠”是草樹茂盛的樣子。
“靜繞珍叢底,成嘆息”——這就轉入了自己。
“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又是把自己同薔薇進一步聯系起來。自己既對薔薇如此有情,薔薇也就對這位詩人報以同樣的情態了。
結拍又再推開一層: “漂流處、莫趁潮汐。恐斷紅、尚有相思字,何由見得?”他想到有些落花也許會隨水漂流,也許會流進大海中去。又想到有些花片也許是哪一位情人在上面題了字,要它帶給他心愛的人的。假如花片兒跟著潮水進了大海,不是辜負了情人的一番心事了嗎?作者能夠把人和花之間的感情寫得如此纏綿宛轉,耐人尋味,比之借花喻人似乎還更加情意深沉些。
上一篇:司馬槱《黃金縷》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晏幾道《六么令》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