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浣溪沙》·蘇軾
蘇軾
慚愧今年二麥豐,千畦細浪舞晴空。化工余力染夭紅。歸去山公應倒載,闌街拍手笑兒童。甚時名作錦薰籠?
這首《浣溪沙》詞是元豐元年(1078),蘇軾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在這首詞中,作者懷著喜悅的心情,對農(nóng)村豐收的景象作了生動的描繪。
“慚愧今年二麥豐,千畦細浪舞晴空”,意思是說,今年很難得,大麥小麥都豐收!四野一片麥浪翻滾,像是在晴空下飛舞似的。“化工余力染夭紅”是說,造物者不僅僅使麥子長得豐盛,還有余力把瑞香花染得姹紫嫣紅。化工,指天上造物者。夭紅,形容花朵顏色鮮艷。“歸去山公應倒載,闌街拍手笑兒童”,由于豐收在望,鄉(xiāng)人高興得喝個酩酊大醉,蹣跚而去,滿街兒童拍手歡笑。這里借用了晉代山簡(字季倫)被兒童嘲笑“日夕倒載歸,酩酊無所知”的故事,十分貼切自然。末句“甚時名作錦薰籠”意思是說,那花開似錦、氣如熏香的瑞香花,何時得到錦薰籠的美名?通過他對花的極力贊美,烘托出他對豐收的萬分喜悅。
上一篇:蘇軾《浣溪沙》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蘇軾《浣溪沙》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