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潤
山野低回落雁斜,炊煙茅屋起平沙。
櫓聲歸去浪痕淺,搖動一灘紅蓼花。
沙湖,鎮名,在今江西省新干縣北,瀕臨贛江。由此可以推知,這首詩大約是詩人在江浙任中書省職期間的作品。
朱德潤是詩人兼畫家,擅長畫山水人物。《沙湖晚歸》便是用語言文字描繪的一幅水村秋季晚景圖。“山野低回落雁斜”,是說盤旋于山野間的大雁正在徐徐降落。著一“斜”字活現出將落未落的動態。“炊煙茅屋起平沙”,寫平坦的沙地上的茅屋升起了炊煙。這一句本應作“平沙茅屋起炊煙”,為了諧調平仄和押韻而調整了詞序。“櫓聲歸去浪痕淺”,是說由于漁船都已歸去,所以浪痕變得淺了。三字尾“浪痕淺”暗示著漁船的歸去并不太久。“搖動一灘紅蓼花”,是寫紅蓼花在水中的倒影隨著淺淺的浪痕而婆娑起舞。第一、二句寫陸上景物,第三、四句寫水中景物,兩相輝映,妙趣橫生。
乍一看,全詩句句都是寫景,細品味,卻又無處不在寫情:寓情于景,景浸于情,正是這首詩的主要藝術特色。“落雁”、“炊煙”、“櫓歸”,具體地畫出了水村晚景的特點。“落雁”和“蓼紅”點明“序屬三秋”。而“低回”、“斜”、“起”、“淺”、“搖動”等詞語的巧妙運用,則使靜止的畫面活了起來。詩人仿佛漫不經心,信手拈來一些尋常的景物,卻構成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櫓聲)有色(紅),充滿生機而又幽靜淡雅的水墨畫,從中透露出恬靜閑適的內心世界。我們欣賞這首詩,自然而然地會從心底產生一種有如置身畫中,流連忘返的愉悅之感。
上一篇:趙雍《暮春》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翰《題敗荷》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