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鄴
好傍青山與碧溪,刺桐毛竹待雙棲。
花時遷客傷離別,莫向相思樹上啼。
羅鄴素有英資,筆端超絕,然生當晚季,朝綱昏亂,終生坎坷。他游宦天下,往北,去過大漠;向南,曾“飄蓬湘、浦間”(辛文房《唐才子傳》)。鷓鴣生于南方,尤以湘浦、閩越一帶為多,本詩即寫于詩人困處南方時。
詩歌通過作者放鷓鴣歸山之舉,抒發了羈旅飄泊的復雜感情。詩大意是說:飛吧,被羈囚的鷓鴣,回到你那青山碧溪的故巢,在那兒的刺桐樹梢、毛竹叢中,情侶正聲聲地把你呼喚。鳥兒啊,當你脫離樊籠,得到幸福,棲香已穩時,別忘了不屬于你的那個人間,充滿別離獨處的苦惱,每逢花開的季節,那些離人遷客會觸景傷懷,你當善解人意,別去騷擾他們,尤其別飛上那結滿紅豆、牽愁惹恨的相思樹梢,用你那“行不得也哥哥”的哀婉之聲,去倍添人們的相思之苦。
首言“好傍”、結云“莫向”,款款祝福,絮絮叮嚀,在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處處浸透著一個“愛”字,這是寬廣、深沉的愛!
詩人何以要放鳥,為什么再三致語鷓鴣,這首小詩又寄托了作者什么感情?這需要悉心推敲?!端嚫拧氛J為,一篇文章之“眼”,如在篇中,則應“前注之后顧之”,移之論詩亦然。人云七絕用力之處在第三句,它起著承上啟下,暗中透露全篇主旨的作用。本詩“花時遷客傷離別”一句,正是理解詩意的關鍵,花開之時乃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用來比況人生,則花開之時,正如人的青春歲月,最值得人們驕傲,而以花比女子,含苞欲放,紛然綻開,又是女性一生中熠熠閃光時刻。當此美妙春光,正是青春妙齡,偏偏逢著“離別”,且是羈旅遷謫中的別離,豈不令人黯然銷魂!本詩先言“雙棲”、后云“相思”,可見詩人所傷心的,正是男女別苦,統觀全詩,知詩人長期顛沛流離、孑然一身,備受相思文火炙烤,深知相思之苦,自己不能“雙棲”,推己及物,轉而希望天下有情之物終能“雙棲”,此為放鳥原因之一。正因為詩人對相思苦澀感受深刻,故不堪聞鷓鴣哀鳴,放了它,亦省得耳邊清靜,或許能減輕些心理壓抑,此是放鳥原因其二。但詩人一片仁心,物亦得兼,何況人乎。他不忍心那些和自己有共同命運的天涯淪落人為鷓鴣哀鳴所苦,故對鷓鴣再三致語,其“癡”何深。這首小詩,短短四句,寫出詩人對人對物細膩至深的體貼之情。
一往情深、幾多溫馨、仁心博愛,這是多么寬廣的胸襟,多么崇高的情操。這就是本詩千百年來傳詠不衰的奧秘所在。
上一篇:趙嘏《經汾陽舊宅》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羅鄴《公子行》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