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賀新郎①·陳亮》寄辛幼安,和見懷韻
寄辛幼安,和見懷韻
老去憑誰說,看幾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②。父老長安今余幾,后死無仇可雪。猶未燥、當時生發。二十五弦多少根,算世間、那有平分月。胡婦弄,漢宮瑟。 樹猶如此堪重別,只使君③、從來與我,話頭多合。行矣置之無足問,誰換妍皮癡骨。但莫使、伯牙弦絕④。九轉丹砂牢拾取⑤,管精金,只是尋常鐵。龍共虎⑥,應聲裂。
①賀新郎,詞牌名。 ②裘,冬衣。葛,夏衣。夏裘冬葛,泛指四時衣服,借指寒暑時序變遷,時光流逝。 ③使君,這里是對友人的尊稱。 ④伯牙,這里暗指伯牙、子期的知音情誼。⑤九轉丹砂,經過九重鍛煉,煉出的靈丹。比喻艱辛付出后的收獲。 ⑥龍共虎,這里指龍虎丹。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作者曾至上饒與友人辛棄疾相敘十日,同訪朱熹,未果。別后兩人互有唱和,本詞即其中的一首。
上片主旨在于議論天下大事。首句“老去憑誰說”作者表達知音難覓的感觸,表達自己年已老大,壯志莫酬,甚至連找一個可以暢談天下的友人都很難尋覓。作者借此一句,引出以下的孤寂、無奈的感慨。作者先借《莊子·知北游》中“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和《淮南子》所說的“冬日之葛”“夏日之裘”來表達世事的變遷無常,然而越變越顛倒迷亂,國家頹廢,收復失地令人迷茫。“父老長安今余幾?”作者感傷南渡已數十年了,中原的父老,活到今天的已所剩無幾;活著的都是當年乳臭未干的嬰兒。朝廷偏居江南,不圖大業,對人們心理產生麻痹。經歷“靖康之變”的前輩滿懷仇恨,但卻先后謝世,后輩人從“生發未燥”的嬰孩時期就已經見慣了南北分立的現狀,他們勢必早已形成了“無仇可雪”的錯誤心態,喪失了民族自尊和戰斗力。上片最后四句,再次強調喪國恥辱的現狀與仇恨。作者引用典故,生動地描繪“二十五弦”之瑟,表達國難令人心酸的傷悲。結尾以“胡婦弄,漢宮瑟”具體可感而又從小見大地寫出故都淪亡的悲痛,亡國憤慨自在其中,同時對南宋朝廷屢次向金人屈躬卑膝揭露、鞭撻,表達不滿。然后,作者話題一轉,寫出“九轉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尋常鐵”。這兩句至理名言,實際說的還是救國之道。作者滿含“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的精神。作者信手拈來談到歷代相傳的煉丹術中所謂經過九轉煉成的丹砂可以點鐵成金的說法,表達出盡管是尋常的鐵也要堅定信念煉成精金,比喻永不松懈,抓住一切機遇,救國大業必能成功。最后,以“龍共虎,應聲裂”這鏗鏘有力的六個字,借龍虎丹終于煉成而迸裂出鼎之壯舉,刻畫夢想實現時刻必將到來的氣勢。全詞方戛然而止。作者心底的如虹氣勢依然像地下火山,隆隆滾動。
●賀新郎,參見第306頁相關介紹。
●臭腐神奇的來歷。《莊子·知北游》:“是其所美者為神奇,其所惡者為臭腐,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氣耳。”意思是說同一事物,它的是非美丑,隨人之好惡而異。后以之謂化無用為有用;化廢為寶。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蜂蜜》:“凡蜂釀蜜……咀嚼花心汁,吐積而成,潤以人小遺,則甘芳并至,所謂臭腐神奇也。”宋應星《丹麴》:“凡丹麴一種,法出近代。其義臭腐神奇,其法氣精變化。”
陳亮《賀新郎》都是目睹離亂世事后的傷感悲絕,但又潛藏著澎湃激涌的復仇氣勢。
賀新郎
陳亮
離亂從頭說,愛吾民、金繒不愛,蔓藤累葛。壯氣盡消人脆好,冠蓋陰山觀雪。虧殺我、一星星發。涕出女吳成倒轉,問魯為齊弱何年月。丘也幸,由之瑟。 斬新換出旗麾別,把當時、一椿大義,拆開收合。據地一呼吾往矣,萬里搖肢動骨。這話霸、又成癡絕。天地洪爐誰扇鞴,算于中、安得長堅鐵。淝水破、關東裂。
這首詞是淳熙十五年(1188)冬作者與辛棄疾互相唱和中的另一首。作者言辭之間,充滿著對黎民百姓的擔憂和對國家命運的牽掛。
上片作者分析國勢衰微之原因,旨在批判宋朝統治者屈膝事敵的投降路線,對不圖復國的朝廷的憤慨。“離亂從頭說,愛吾民、金繒不愛,蔓藤累葛”寫作者諷刺朝廷為茍安求和不惜以金帛向敵國納貢,還無恥地說這是為了“愛民”。“壯氣盡消人脆好,冠蓋陰山觀雪。虧殺我、一星星發”這里作者表達的是愛國意氣風發,但世事不公令人灰心。“涕出女吳成倒轉,問魯為齊弱何年月。丘也幸,由之瑟。”作者依然不斷考量,揭露國運衰竭的緣由,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大義凜然、激越亢奮地表達收復河山之向往。
下片作者為恢復中原而振臂疾呼。“據地一呼吾往矣,萬里搖肢動骨”兩句,慷慨激昂,勢不可扼,洋溢著“氣吞萬里如虎”般的情緒。“這話霸、又成癡絕。天地洪爐誰扇鞴,算于中、安得長堅鐵”幾句作者筆鋒突轉,尖銳地披露南宋朝廷決不會允許自己施展抱負。然而作者毫不氣餒,欲以天地為爐,熔化掉那些妨礙中興、阻礙復國大業的“雜鐵”。詞的結尾“淝水破,關東裂”,作者以東晉破敵的典故預言抗金必獲全勝。
全篇慷慨陳辭,言語激越,勢不可擋。在古往今來的縱橫書寫馳騁中,表達內心不盡的愛國豪情。
詞人筆下,鼓瑟琴弦蘊含著豐富的情思。這首詞中,作者以琴瑟之弦為典型的意象。意象之中,沒有激越歡快的樂章,不見幽婉柔美的韻律;有的只是琴弦瑟瑟、悲涼凄苦的哀音,作者從伯牙子期的經典回顧中,另有表意指向:知音情誼,歷別彌新,情誼久長。
二十五弦多少根,算世間、那有平分月。
上一篇:宋詞《賀新郎·辛棄疾》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賀新郎·魏了翁》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