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王士禛·秦淮雜詩》原文賞析
年來腸斷秣陵舟,夢繞秦淮水上樓。十日雨絲風片里,濃春煙景似殘秋。
《秦淮雜詩》是詩人在順治十八年(1661)客居金陵,館于秦淮布衣丁繼之家時所作的組詩,共十四首,本篇是第一首。丁氏年輕時曾習聲伎,對明末秦淮風月繁華情景非常熟悉。明亡后,秦淮往昔繁華已成舊夢,不免觸動詩人的感慨惆悵。根據丁氏所述和自己見聞,寫下這組帶有感傷前朝舊事情味的詩篇。
前兩句以“年來”總領,“腸斷秣陵舟”與“夢繞秦淮水上樓”,文則對舉,意實相類。腸斷,形容極度思念。與下句 “夢繞”義同。秦代曾改金陵為秣陵,但這里的“秣陵舟”卻并非泛指金陵的舟船,而是特指“秦淮水中舟”,即載著秦淮舊院佳麗,在槳聲燈影中笙歌作樂的畫舫輕舟。它和“秦淮水上樓” (即秦淮歌妓所居的樓院),一水一陸,正構成秦淮風月繁華的立體圖景。詩人之所以 “年來腸斷” “夢繞”于此,固然由于這是封建士大夫留連陶醉的銷金窩和溫柔鄉,同時也因其中積淀了他們對前朝繁華的某種惋惜追戀心情。由此便隱逗出末句的特殊感受來。
后兩句以 “十日”總領,與前兩句“年來”相應。這個“十日”當指詩人徜徉秦淮河上的大致時日,也是“濃春”時節的十日。“雨絲風片”語出 《牡丹亭·驚夢》: “雨絲風片,煙波畫船。”形容細雨如絲,微風似片,這正是江南春天最為柔美的典型風光。說“雨絲風片里”,則人在“煙波畫船”之中的意思也自然包括。濃春,即春意最濃的時節。煙景,指春天煙靄輕籠的艷麗風景,所謂“陽春煙景”、“煙花三月”,都離不開這個“煙”字。濃春之時,置身江南煙景之中,雨絲風片之下,本當感受到它的明媚艷麗,可是在詩人的感覺中,這濃春的秦淮煙景,竟蕭條冷落得像是“殘秋”。“濃春”與“殘秋”,是兩個對立的極端。詩人這種感覺上的強烈反差,與其說是客觀的自然景物所引起的,不如說是秦淮風月繁華的衰歇在詩人心中引起的悵惘感傷在觀賞景物時所投射的陰影。這里隱含著對前朝繁華舊事消逝的哀婉傷悼,也帶有一絲人事滄桑變化的感傷,但表現得特別空靈蘊藉,不露痕跡。只是從總體印象著筆,絲毫不涉及具體的政治人事,仿佛只是對自然風光的一種特殊感受。但讀者從中卻可以聯想到籠罩在秦淮風月繁華舊地的那種冷落蕭條的整個氛圍。它的好處就在純從虛處著筆,空際傳神。這正符合王士禛所提倡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詩歌主張。
“濃春煙景似殘秋”這個名句,實系仿效秦觀 《浣溪沙》詞“曉陰無賴似窮秋”的構思。秦詞寫春天早晨,陰雨輕寒,竟似深秋,只是對天氣的一種特殊感受,經王士禛點化后,卻揉進了人事變化的感喟,這也是一種繼承基礎上的創造,仿效基礎上的創新。
上一篇:古詩《納蘭性德·秣陵懷古》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龔自珍·美人》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