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青玉案 辛棄疾》元夕①
元夕①
東風夜放花千樹②。更吹落、星如雨③。寶馬雕車④香滿路。鳳簫⑤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⑥。 蛾兒雪柳黃金縷⑦。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⑧,那人卻在,燈火闌珊⑨處。
①元夕,陰歷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是夜稱元夕或元夜。 ②花千樹,花燈之多如千樹開花。 ③星如雨,指焰火紛紛,亂落如雨。 ④寶馬雕車,裝飾華麗的馬車。 ⑤鳳簫,排簫,簫管排列參差如鳳翼,故名。 ⑥玉壺,喻月。魚、龍,指鯉魚燈、龍燈等各種彩燈形狀。 ⑦蛾兒、雪柳、黃金縷,皆古代婦女的首飾。這里代指盛妝的婦女。 ⑧驀然,突然,猛然。 ⑨闌珊,燈火零落稀少。
這是辛棄疾的一首婉約詞。詞作從極力渲染元宵節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入手,寫燈火輝煌、歌舞歡騰的場景,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著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作者先寫燈火輝煌、歌舞歡騰的熱鬧場面。滿城張燈結彩,盛況空前。接著寫游人車馬徹夜游賞的歡樂景象。觀燈的人有的乘坐香車寶馬而來,也有頭插蛾兒、雪柳的女子結伴而來。這些盛裝的女子們,行走過程中不停地說笑,在她們走后,只有衣香還在暗中飄散。這些女子,都不是作者意中期待的人,在百千群中只尋找一個,卻總是蹤影難覓。忽然,眼睛一亮,是她!在那“燈火闌珊處”,還未歸去。讀到詞末,才恍然大悟:那燈、月、煙火、笙笛、社舞交織成的元夕歡騰;那惹人眼花繚亂的一隊隊麗人群女,原來都只是為了那一個意中之人而設。結尾四句,借“那人”的孤高自賞,表明作者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這不是自傷幽獨,而是顯示了一種高潔的品性。在人們趨奉競進之際,耐得冷落,耐得清淡,耐得寂寞。這是辛棄疾屢遭排斥后,借燈夕所見,以自述懷抱。
全詞構思新穎,語言工巧,曲折含蓄,余味不盡。古代詞人寫上元燈節的詞,不計其數,辛棄疾的這一首可以稱為杰作了。
●青玉案,參見第171頁相關介紹。
●辛棄疾在閩中結交了許多好友,其中與兩個青年的交往,甚至帶點傳奇色彩,后來,一個成了他的摯友,一個成了他的女婿。
彭止詩筆甚高,仰慕辛棄疾詞才文學,一日,特來拜見。辛棄疾正在睡覺,下人就把他帶到書齋等候。彭止喝著茶,耐心等候著。可是,左等右等,幾盞茶工夫過去了,依然不見人影。時值盛夏,彭止無聊難耐,渾身冒汗,越想越氣,起身取了支筆,在墻上題了一首絕句:“棋子聲干案接塵,午窗詩夢暖于春。清風不動階前竹,誰道今朝有故人。”便揚長而去。辛棄疾醒來見詩忙命家人追回,對彭止說:我看那最后一句的“有”改成“無”吧。兩人相談之下,一見如故,彭止在辛府一住竟達數月之久。
陳成父,篤實好學,未及冠已學有所成,他著有《和稼軒詞集》等大量詩文。辛棄疾入閩以后,有人向他推薦了陳成父,并呈上手抄本的《和稼軒詞集》。細讀之下,辛棄疾發現他不僅文辭凝練,格調高昂,而且能夠與自己心意相通,當即決定將他羅致到幕府。陳成父聽說辛公召見,大喜過望,風塵仆仆趕來了。辛棄疾待以上賓之禮,兩人暢談古今豪杰,熱議抗金時事,細論《詩經》《離騷》,越聊越投機。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辛棄疾對陳成父的人品、學識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遂決定將自己入閩時帶的二女兒許配給陳成父。青年學子陳成父憑著自己的才學獲辛棄疾欣賞,進而成為辛府的乘龍快婿,這段佳話在福建廣為流傳。
處于人生低谷時期的辛棄疾,在詞的表現手法上也變得極為含蓄,婉而不露,但作者的憂國情懷卻仍可以觸摸得到。
摸魚兒
辛棄疾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綱,盡日惹風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乍看這首詞,是作者在傷春吊古,但實際上是作者將自己的憂國之情隱藏在春殘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寫之中。筆法前片全用比興,后片化用典故。比興之法可以暗喻象征,化用典故借古諷今。
做此詞時辛棄疾四十歲,南歸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這漫長的歲月中,作者滿以為扶危救亡的壯志能得施展,收復失地的策略將被采納。然而,事與愿違。不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擠打擊,不得重用。作者借這首詞抒發了對國事的憂慮和屢遭排擠打擊的沉重心情。詞中對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對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強烈不滿。
表面看,辛棄疾的一些詞寫得“婉約”,實際上卻極哀怨,極沉痛,寫得沉郁悲壯,曲折盡致,催人淚下。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上一篇:宋詞《青玉案·劉辰翁》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風入松·謝懋》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