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解】
本則寓言選自《韓非子·說(shuì)難》,題目是編者加的。《說難》是韓非子的名篇,是分析臣子向國君游說或進言的種種困難情況,主旨是為了說明君主的心思不易捉摸,臣子一旦言行不慎就會招來災禍。在論證的過程中,作者引用了一些歷史情況、寓言等幫助說理,本篇就是其中一例。
《智子疑鄰》是在論證“非知之難也,處知則難矣”時插入的,說的是宋國一個富人,對來自兒子和鄰人之父的同一忠告,卻以情感親疏為準則,作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判斷,批判了富人的主觀片面性,同時從鄰人之父被猜忌的情形生動地說明了“說難”的道理。
【注釋翻譯】
鑒賞分析
這則故事形象地說明了“說難”的一個方面,即作者反復指出的“親近不疑,薄者見疑”的社會現象。雖然韓非子通過這個故事告誡人們提意見時要揣摩對方心思,要謹慎小心、明哲保身,消極成分較多,但也應該承認,在君主專制時代,忠奸倒置,是非混淆,而由此產生的悲劇也是屢見不鮮的。尤其可悲的是,韓非本人也是在這樣的悲劇中死去的。
同時,我們從文中還可得到以下兩方面的啟示:一是正確的意見或忠告不管來自何方,都要實事求是地分析接受,不能憑親疏關系判斷是非,冤屈好人,曲解別人的善意批評和建議。二是在現實生活中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正確的東西可能被曲解和猜忌,堅持真理、講真話有時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甚至作出犧牲,這就需要一種勇敢的精神。
本文在寫作上的特點是語言簡練。全文共43個字,卻極有條理地敘述了一個較完整的故事,闡述了一個極平常而又寓意深遠的道理。富人、其子、鄰人之父的思想和形象,讀者都可以借助想象補充完整,“智子疑鄰”一類的社會現象尤其耐人尋味,發人深思。這充分地反映了韓非子深刻的觀察概括能力和熟練的語言表達能力。
上一篇:晏子使楚
下一篇:曹劌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