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潼關》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華陰一路景凄涼①,夜宿潼關更露長②。
雞鳴犬吠豫秦晉③,浪激沙翻洛渭黃④。
老鳳西游悲左計⑤,中條北望憶前場⑥。
十二連城稱要害⑦,風云迭次起蕭墻⑧。
[注釋]
①華陰: 地名,在潼關縣西。
②更露長:夜長露冷。更:相當于現在兩個小時,一夜分為五更。
③豫秦晉:指河南、陜西、山西三省,《續范亭詩文集》作者自注云: “潼關位于河南、陜西、山西三省之交,為洛、渭、黃三水合流處。”
④洛渭黃: 指洛河、渭河、黃河,此三河在潼關附近匯合。
⑤老鳳:《續范亭詩文集》作者自注云 “老鳳指李歧山。李名鳴鳳,字歧山。此處寫他與閻錫山決裂后,誤中奸計入陜,為陜督陳白生所刺殺。” 左計:計劃不合,計劃錯誤。
⑥中條:山名,在山西省,與潼關隔黃河相望。《續范亭詩文集》作者自注云: “中條指1915年與續西峰、李歧山為討袁作戰入晉事未成。”
⑦十二連城: 是古代潼關重要的防御設施。楊端本《潼關連城說》云: “古設十二連城于禁溝之西,由南郊以抵山麓,計三十里而十二城,是三里一城也。每城設兵百人,而于中城益其兵,多設火器矢石,連絡呼應,疾若風雨,即有百萬之眾,豈能超越而飛渡耶?”要害: 關鍵所在。或認為 “十二連城”“當指討袁作戰擬進入太原。舊太原俯轄陽曲、太原、榆次、太谷、祁、交城、文水、嵐、興、徐溝、清源、岢嵐十二縣”(《十老詩選》注),為誤。
⑧迭次: 屢次。蕭墻: 屏風,指內部。討袁戰爭曾受到山系軍閥閻錫山的屢次破壞。
【題解】
此詩選自 《續范亭詩文集》,作于1921年。當時作者由陜西去河南。
【簡析】
此詩為作者由陜西去河南途中夜宿潼關而寫,首先描寫了夜宿潼關的心情和感受,接著描寫了潼關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險要的形勢,然后回顧了北伐戰爭的戰斗經歷,對李歧山誤中奸計入陜被害表示惋惜,譴責了閻錫山屢次破壞北伐戰爭的罪行。詩歌風格沉郁凄涼。
上一篇:《詠歌圣德,遠懷天寶,因題關亭長句四韻》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下一篇:《奉和圣制《入潼關》》原文|題解|注釋|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