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江城子①·葉夢得》
芙蓉開過雨初晴②。曲池平③。畫橋橫④。耿耿銀河⑤,遙下蘸空明⑥。一舸吳松歸未得,聊共住,小蓬瀛⑦。 問君何事引前旌⑧。趣歸程。背高城。魚鳥三年⑨,誰道總無情。試遣他年歌此曲,應尚記,別時聲。
①江城子,詞牌名。 ②芙蓉,荷花的別名。 ③曲池,曲折回繞的水池。 ④畫橋,雕飾華麗的橋梁。 ⑤耿耿,明亮。 ⑥空明,空曠澄澈。特指月光下的清波。 ⑦蓬瀛,傳說中的仙山,在大海中。 ⑧前旌,帝王官吏儀仗中前行的旗幟。 ⑨魚鳥,魚和鳥。泛指隱逸之景物。
這是作者再送朋友盧倅時所作。
詞的上片寫作者送別之景。雨過天晴,彎彎曲曲的池塘,河水盈盈,水面平平,芙蓉剛剛合攏,安享寧靜的夜色。“畫橋橫”。一座雕花畫景的小橋,橫跨在池塘之上。好一幅江南河塘的夜景,好一個優美寧靜的池塘。仰望池塘上面,更是一幅如詩如夢的畫面。“耿耿銀河,遙下蘸空明”。這意境把詞人帶入了仙境,儼然成了蓬瀛的主人。他們住在蓬瀛之中,回憶過去,暢談到天明。
詞的下片主要寫作者的希望。開頭緊承上片的內容,聊到了送別的主題。“問君何事引前旌。趣歸程。背高城”。盧倅要遠行,急急地踏上征程;朋友雖不忍分別,但官身不由己,只有握手來相送。“魚鳥三年,誰道總無情。試遣他年歌此曲,應尚記,別時聲”。在此,作者表達了自己殷殷的希望,道出了自己的心聲:今天我們分手,不知何年相見。我們天各一方,相思之情不能像現在一樣,盡情表達。但我們不會忘,這離別之際的情景,這送別時的叮嚀,這戀戀不舍的歌聲,還有這依依的深情。
綜觀全詞,意境優美開闊,語言清新,想像豐富,充分表達了作者送別時依依不舍之情。
魚自由地翱翔于水底,鳥自由地飛翔在天空,令人羨慕不已。尤其是生活在封建社會中那些對現實不滿的有志之士,更是以魚鳥自比,以此來表達對自由生活的向往。陶淵明的《歸田園居》“少年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葉夢得的“魚鳥三年,誰道總無情”。魚鳥成為文人表達渴望自由生活的一種意象,一個象征。
●葉夢得(1077~1148),字少蘊,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紹圣四年(1097)登進士第,調丹徒尉。徽宗時官翰林學士。高宗建炎二年(1128)授戶部尚書,遷尚書左丞。紹興元年(1131)起為江東安撫大使,兼知建康府。八年授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宮留守,總管四路漕計。好讀書,學問博洽,精熟掌故,尤精通詩詞。詞作風格接近蘇軾。著有《建康集》《石林詞》《石林詩話》《避暑錄話》《石林燕語》等。
●代表詞作:《賀新郎·睡起流鶯語》《水調歌頭·渺渺楚天闊》《水調歌頭·今古幾流轉》《水調歌頭·霜降碧天靜》《八聲甘州·故都迷岸草》《八聲甘州·又新正過了》《八聲甘州·問浮家泛宅》《念奴嬌·故山漸近》《念奴嬌·洞庭波冷》《滿庭芳·麥隴如云》《滿庭芳·楓落吳江》《滿江紅·一朵黃花》《滿江紅·雪后郊原》《應天長·松陵秋已老》等。
●江城子,即《江神子》。參見第106頁相關介紹。送別,一般給人一種凄涼之感、哀愁之意,然而葉夢得的《江城子》雖也是送別,而且是再送盧倅,給人的感覺卻是豪邁的。無獨有偶,高適的《別董大》也是如此。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是高適與董大久別重逢,經過短暫的聚會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贈別之作。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作者首先描繪了送別時的雪天風光:黃云蔽天,綿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點余光。夜幕降臨以后,又刮起了北風,寒風呼嘯。伴隨著紛紛揚揚的雪花。一群征雁疾速地從空中掠過,往南方飛去。雖然是客觀的景物描寫,但也處處顯示著送別的情調,以及詩人的氣質與心胸。“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是作者對董大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么響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
這雖然是一首送別詩,但作者卻一掃纏綿憂怨的老調,意境開闊,格調高亢,感情激越,堪與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相媲美。
試遣他年歌此曲,應尚記,別時聲。
上一篇:宋詞《永遇樂·辛棄疾》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江城子·崔敦禮》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