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王維·桃源行》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這首詩是王維十九歲時(shí)寫的,題材取自陶淵明的敘事散文《桃花源記》,王維對陶淵明的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空想社會進(jìn)行了再創(chuàng)造,把陶淵明的世外桃源改造成了景色優(yōu)美的神仙世界。抒發(fā)了人們對和平、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體現(xiàn)了王維少年時(shí)積極向上,追求美好前途的意愿。
原文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去津①。
坐看紅樹不知遠(yuǎn),行盡青溪不見人。
山口潛行始隈偀,山開曠望旋平陸②。
遙看一處攢云樹,近入千家散花竹③。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④。
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⑤。
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云中雞犬喧⑥。
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⑦。
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⑧。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⑨。
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云山⑩。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xiāng)縣⑪。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游衍⑫。
自謂經(jīng)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⑬。
當(dāng)時(shí)只記入山深,青溪幾曲到云林⑭。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辯仙源河處尋⑮。
注釋
①漁舟:實(shí)指武陵漁人。津:渡口,此處即指桃花源水。 ②隈偀:曲折深幽處。旋:突出。平陸:平原、陸地。 ③攢云樹:聚集的像云彩一樣的樹。散花竹:到處散落著鮮花和叢叢修竹。 ④樵客:即漁人。桃花源中人以為人是樵夫,故稱樵客。漢姓名:漁人自己介紹自己作為漢朝人流傳下來的姓名。居人:指桃花源中人。 ⑤武陵源:即今湖南桃源縣,晉中武陵郡(今為湖南常德市)。但這里是虛托的,并非實(shí)指。物外:世外。 ⑥房櫳:窗戶,指房屋內(nèi)。 ⑦俗客:漁人。指源中為仙境。引:領(lǐng),邀請。都邑:各人家鄉(xiāng)情況。 ⑧平明二句:寫漁人眼中所見源中人的起居及漁樵怡然自得的生活。 ⑨去人間:離開人世。成仙:指找到了仙境。 ⑩峽里:指桃花源中。有人事:有人居住。世中:指源外。空云山:只看到一片云霧籠罩的深山。云山,遠(yuǎn)離塵世的地方。 ⑪不疑句:漁人知道找到這個仙境是非常難得的。塵心:世俗人之心,指漁人思鄉(xiāng)這心。 ⑫山洞:漁人離開桃花源。無認(rèn):不必說。游衍:心情游玩。 ⑬峰壑:峰巒山溝。今:漁人重去時(shí)。 ⑭幾曲:指隨著溪水轉(zhuǎn)了幾個彎。云林:指桃花源人隱居之所。 ⑮桃花水:每年春天桃花開放時(shí),雨水多,河水泛濫,故稱桃花水。
賞讀
開頭六句襲用陶淵明《桃花源記》文意,敘寫漁人步入桃花源的過程。“遙看”二句寫桃花源中的美景,將陶文中富于鄉(xiāng)土氣息的描繪轉(zhuǎn)化成神仙洞府式的景致。“樵客”六句也與陶文在意旨上有較大出入,他把自耕自種、怡然自得的樂土,改造成隱士們超然物外的林泉。“驚聞”二句寫村人邀漁人們還家情景,與陶文相仿佛。“平明”二句寫村人早起暮歸的安寧生活。“初因”以下四句寫桃花源中人因避亂而成仙,已與人世云山相隔,不相往來,把陶文中寫的世外桃源徹底改造成神仙世界。詩的結(jié)尾寫漁人因塵心未盡,思念家鄉(xiāng)辭別桃源,與陶文意相似。
這首詩可以看成是王維對《桃花源記》的一種理解。全詩描繪了一個桃紅水綠的仙境,雖與陶文不同,但在遙隔云山不知人世的空幻色彩下,卻仍然具有濃厚的田園風(fēng)味,洋溢著蓬勃生機(jī),顯示出詩人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上一篇:《先秦詩歌·《邶風(fēng)》·柏舟》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宋詞·唐寅·桃花庵歌》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