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竹里館不像文杏館那樣高占地步,吞云吐霧,而是建立在山坳的一片竹林深處,輞水從前面流過,環境特別幽靜。詩人在這里弦歌自娛,頗得獨樂之樂。此詩就寫月下鳴琴、風篁成韻的閑情逸致。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首二句主要寫詩中人的活動。“幽篁”即下文所說的深林,意謂館在竹林深處。著此二字,既點題目,又顯示出環境氛圍。獨坐、彈琴、長嘯,分開來是三件事,合起來是一件事:一個人在彈琴,彈到得意處,吹出悠揚的口哨聲。古人常借彈琴抒發情感,如伯牙的“高山流水”,這是人所共知的。其實,還有一種奇特的抒情方式,那就是“嘯”,即吹口哨。魏晉名士多善此道。《魏略》載,“諸葛亮在荊州游學,每晨昏常抱膝長嘯”。稽康、阮籍、孫登都是嘯家。王維這里描繪的情景,在晉人的筆下曾經出現過。試看郭璞《游仙詩》:“綠蘿結高林,蒙籠蓋一山。中有寂冥士,靜嘯撫清弦……”王維當時亦官亦隱;不論如王昌齡所稱的“大隱客”,還是如杜甫所稱的“高人”,其實都是“寂冥士”的別名。“彈琴復長嘯”所要抒發的,正是傲世忘榮、絕棄人事的退隱之情。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后二句通過景物描繪,表達主人公的心理感受。“深林”回應首句的“幽篁”,“人不知”回應首句“獨坐”。詩人正是為了“人不知”才“獨坐”竹里館的。彈琴而不求知音者賞,說明他是為了自娛,為了借以抒發孤傲的情懷。但知音還是有的,“明月來相照”,似乎月解人意,特意將清輝灑滿館前,給彈琴人無窮安慰。琴聲、嘯聲和深竹、明月織成的夜景交融一起,構成一種清幽絕俗的意境。
這首詩用字造語都很平常,無論是寫人物的獨坐、彈琴、長嘯,還是寫景物的幽篁、深林、明月,都無奇巧可言,但四句詩合起來卻境界頓出,蘊含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它不以字句取勝,而從整體見美,表現的是一種令人自然而然為之吸引的意境。其所以能獲得這樣的藝術效果,最根本的原因是詩人心境的清幽澄凈和竹林明月的環境的清幽澄凈完全吻合,如劉永濟先生所說:“一時清景與詩人興致相會合,故雖寫景色,而詩人幽靜恬淡之胸懷,亦緣而見。此文家所謂融景入情之作。”(《唐人絕句精華》)當然,選擇竹林、明月以寫環境,選擇彈琴、長嘯以寫心境;用琴聲、嘯聲托出靜境,又體現了詩人的藝術匠心。
上一篇:洪咨夔《促織》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何應龍《春詞》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