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潮
茨菰葉爛別西灣, 蓮子花開猶未還。
妾夢不離江上水,人傳郎在鳳皇山。
張潮,潤州曲阿(今江蘇丹陽縣)人。處士。殷璠曾輯其詩人《丹陽集》,當為開元、天寶時人。工樂府,筆致婉麗。《全唐詩》錄存其詩五首。
這首詩寫一個女子的極其微妙而復雜的思想感情。過去有的詩評家認為它妙就妙在迷離恍惚。賀裳《載酒園詩話》:“妙得風聞恍惚,驚疑不定之意。”沈德潛《唐詩別裁》:“總以行蹤無定,言在水在山,俱難實指。”唯近人劉拜山講得頗明確:“江干一別,魂夢猶縈,意其遠行,卻在近處,所謂‘常嘆負情人,郎今果作詐’(《懊儂歌》)也。詩中標舉兩處地名,正要人從其相近悟入,布局巧妙如此。前人未加深究,未免辜負匠心。”(《千首唐人絕句》)這一分析,頗得詩人用心。
要理解詩人這種匠心之妙,首先在于了解“西灣”和“鳳皇山”之所在。宋代蘇舜欽的《揚子江觀風浪》:“日暮至瓜洲,系舟泊西灣”,可見西灣在今江蘇揚州市瓜洲鎮附近。鳳皇山,據《江寧府志》載:“鳳皇山在江寧(今南京市)南門內。”由此可知西灣和鳳皇山,僅一江之隔,并不是太遠的。其次,在于理解“茨菰葉爛”和“蓮子花開”的時間。茨菰夏植秋熟,冬天葉子始爛。蓮子花即荷花,于盛夏時開放。這樣,第一二兩句就是說,第一年的冬天分別,到第二年的秋日還未回還。分別的時間可謂不短,而兩處相隔的距離卻不遠。這個矛盾,一方面使得她更為思念,因而“妾夢不離江上水”——他是從水上離去的,以為他可能飄泊天涯了。另一方面卻反映了男方久而無信,近而不回,可能有了異心。郎在鳳皇山,也只是靠“人傳”,并非他自己捎來了信。“妾夢不離江上水”,還一往情深,執念不舍,可是郎卻無影無蹤,更聽說就近在對江,怎不叫她要失望而怨恨呢!“妾夢”的執著沉迷,和“人傳”的似準似誤,“江上水”和“鳳皇山”的根本對立,把個癡心女子負心郎的意思披瀝無遺。
上一篇:《江南曲·李益》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江南逢李龜年·杜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