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路歌
李 白①
大鵬飛兮振八裔②,中天摧兮力不濟。
馀風激兮萬世③,游扶桑兮掛石袂④。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注釋】
①李白:見《遠別離》。
②八裔:八方邊遠地區。
③激:激蕩、激勵。
④扶桑:神話中的樹木名。《山海經·海外東經》說:“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郭璞注:“扶桑,木也。”郝懿行箋疏:“扶當為榑。”《說文》云:“榑桑,神木,日所出也。”后用來稱東方極遠處或太陽出來的地方。
【詩本事】
李華在《故翰林學士李君墓銘序》中說:“年六十有二不偶,賦臨終歌而卒。”則“臨路歌”的“路”字當與“終”字因形近而致誤,“臨路歌”即“臨終歌”。
【賞評】
詩人刻畫的是翅膀像垂在天邊的云那么大的大鵬形象,這也是詩人自己。大鵬展翅遠舉啊,云霧四起,風云變色,振動了四面八方;一飛沖到半空中,一鳴響徹天宇。忽然間,翅膀摧折,無力翱翔。大鵬雖然中天摧折,但翅膀扇起的余風仍然可以激蕩千秋萬世,依然能將人吹得掛在扶桑樹上。大鵬半空夭折的消息以此相傳。但如今孔子已經死了,誰肯像他當年痛哭麒麟那樣為大鵬的夭折而流淚呢?傳說麒麟是一種象征祥瑞的異獸,哀公十四年,魯國獵獲一只麒麟,孔子認為麒麟出非其時而被獵獲,非常難過。
從這首詩可見,詩人在對自己一生回顧與總結的時候,流露的是對人生的無比眷念和未能才盡其用的深沉惋惜。
上一篇:《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禪思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樂游原》禪思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