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晚自感
人皆欲得長年少,
無那排門白發催。
一向破除愁不盡,
百方回避老須來。
【前解】
自感也,而統舉世人發論者。昔嘗妄謂人人自老,而我獨不老,抑我尚不知有老,抑我尚不聞有人向我說老者也。無何,瞥眼之間,老顧奄然忽至,于是斗地驚心,疾往排門遍問,則見人人果已皆老。因而大悟,人欲不老,誰不如我,今既一例都然,然則我無獨免也。故此一、二,正是真正自感,正是大聰明人,從大鶻突處看得出來,不是街頭乞兒勸世聲口也。三、四又推出一愁字者,言老為死因,而愁實為老因也。
草堂未辦終須置,
松樹難成亦且栽。
瀝酒愿從今日后,
更逢二十度花開。
【后解】
夫老為死因,非細事也,而愁實為老因,此不可以不加意也。于是愿從今日,特謀所以無愁之法焉。久思置一草堂,今雖未辦,其必力疾置之也。久思栽幾松樹,今雖難成,其必力疾栽之也。何也?人本有心,心本求稱,心稱則不愁,不愁則不老。然則從今以后,但得一年,即皆于我草堂之中、松樹之下,恣心恣意,只學無愁。嗟乎!如是而不老,則真勝算也。萬一終亦不免,而得如是而老,亦真勝算也。至矣哉,此詩乎![“愿從今日后”,愿字,非愿再活二十年;乃愿二十年,年年置草堂,栽松樹也。莫誤讀之。]
上一篇:金圣嘆《山行》批注賞析
下一篇:金圣嘆《彭門用兵后經沛路》批注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