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重游太虛幻境所見聯額三副(其二)》福善禍淫
福善禍淫
過去未來,莫謂智賢能打破;
前因后果,須知親近不相逢。
這副橫額聯語也出自一百十六回,是繼上副牌坊聯語之后走到宮門見到的。寶玉看后“心下想道:‘原來如此!我倒要問問因果來去的事了。’”
“因果來去的事”,本來是古人思考事物發展變化的一種樸素的科學方法,但是由于當時還未能全面系統地認識客觀發展規律,只是以個人主觀愿望來運用這一方法,因而就形成了前因行善或行惡,后果便有善或惡的報應的說法。“福善禍淫”,出自《書·湯誥》:“天道福善禍淫。”《傳》:“政善,天福之;淫過,天禍之。”后來,佛教傳入,出現了輪回的說法: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又有“尼陀那”因緣說,認為因緣是產生結果的直接原因及促成這種結果的條件。聯系到人生,便形成“宿命論”,認為人的前世本有生命,或為天,或為人,或為餓鬼、畜生,流轉不息,升沉不定,而今生命運的好壞,乃是由前世所為的善與惡決定的。“因果來去”說,只是個思想方法,壓迫者利用它,就以之解釋他們的壓迫剝削有理,他們前生種好因,今天才得居人上,成為人上人,而窮苦人則因前因壞,今天才當牛作馬;可是,被壓迫者也利用它來反抗壓迫者,認為壓迫者的惡行必得惡報,暴君早晚要滅亡,于是引起歷代農民大起義。
《紅樓夢》續書在這里出現這副聯語,其用意不在警言勸世,而是在慨嘆書中人物的命運,概括書中人物的悲慘結局。橫額與聯語不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而恰恰是相反的。中國古代哲學以及傳來的佛學都認為人世應該是“福善禍淫”的;可是,在《紅樓夢》一書中所反映的社會現實,人們卻大多是因善得禍,行惡得福。
試看,賈寶玉生來機靈乖巧,十幾歲就能遍題大觀園的對額,寫了長詩《姽婳詞》,又賦了《芙蓉女兒誄》,可謂才華橫溢。他追求個性解放,打破世俗偏見去愛他所心愛的女子。他主張平等,尊崇女性。他常常抱打不平,救援受迫害的奴才。他一心要與林妹妹成婚配,他一意地鄙棄仕途祿蠹,要闖破榮寧華府的牢籠,要一反封建豪門的清規戒律。可是,結果卻不以他的意志為轉移,才華未得施展,愛情終遭毀滅,而他要挽救的奴隸竟一個一個地遭到命運的打擊。
此外,象“心比天高”的晴雯,卻因“風流靈巧”而“招人怨”,以致“壽夭”,使“多情公子(寶玉)空牽念”;象“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小姐,面臨賈府大廈將傾的危局,曾試圖“興利除弊”,挽救頹勢,但終未成功,反而遭到遠嫁三千里外的厄運;象“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的妙玉,那樣高潔過人,卻“依舊是風塵骯臟違心愿,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
所有這些“智賢”之士,都曾不信命運的擺布而掙扎過、反抗過,但是,結局卻都與他們的主觀努力相反,都沒有“打破”社會壓力,都沒有與所愛的“親近”“相逢”。
另一些人,干盡了壞事的薛蟠,反被贖出來與香菱結了婚。窮奢極欲的賈府老少爺兒們,賈赦、賈珍、賈璉之流,卻重享榮華富貴。而寶玉身邊的“溫柔美麗的鷹犬,同床異夢的敵人”花襲人卻與“溫柔體貼”的優伶蔣玉菡成了親,過上“從此又是一番天地”的生活。
由此可見,這副聯語非但不是庸俗的勸世經文,反而是痛斥現實丑惡的匕首、檄文。它揭露出世俗的欺騙,告訴人們在現實社會中,不僅沒有“福善禍淫”的因果報應,反倒好人個個受折磨、遭迫害,壞人個個享榮華、得安寧,因此,更能喚醒讀者對那個黑暗現實的無比憎惡與仇恨。
上一篇:《重游太虛幻境所見聯額三副(其三)》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頑石重歸青埂峰吟句》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