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南浦 春水》
柳下碧粼粼,認曲塵乍生,色嫩如染。②清溜滿銀塘,東風細、參差縠紋初遍。③別君南浦,翠眉曾照波痕淺。④再來漲綠迷舊處,添卻殘紅幾片。⑤ 葡萄過雨新痕,正拍拍輕鷗,翩翩小燕。⑥簾影蘸樓陰,芳流去,應有淚珠千點。⑦滄浪一舸,斷魂重唱蘋花怨。⑧采香幽徑鴛鴦睡,誰道湔裙人遠。⑨
【注釋】 ①春水:本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而題詠別情。詠春水以張炎之作為最,宋·鄧牧《伯牙琴》:“玉田《春水》一詞,絕唱今古,人以‘張春水’目之。” ②曲塵:曲,酒母。曲塵乃酒母發酵所生酵菌。色淡黃如塵。《廣雅·釋器釋證》:“曲塵亦染黃也。”《周禮·天官》“鞠衣”注:“黃桑服也,色如鞠塵,象桑葉始生。”此喻柳花。宋·楊伯喦《臆乘》:“柳花與柳絮迥然不同,生于葉間成穗作鵝黃色花也。”杜甫《曲江陪鄭八丈南史飲》:“雀啄江頭黃柳花。”③清溜:語本梁簡文帝《和武帝宴詩二首》詩:“銀塘瀉清溜。”細,微也。縠:有縐紋的紗。蘇軾《臨江仙》詞:“夜闌風靜縠紋平。” ④南浦:泛指面南的水邊。《楚辭·九歌·河伯》:“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后泛指送別之地,見注①。翠眉:喻柳。白居易《長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 ⑤漲綠:指漲春水;語本孫光憲《風流子》詞:“門外春波漲綠。” ⑥葡萄:美酒名,色碧。李白《襄陽歌》詩:“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酦醅。” ⑦“芳流去”二句,承上之“過雨新痕”,語本蘇軾《水龍吟》詠楊花:“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⑧蘋花:蘋,植物名,生淺水中,葉有長柄,柄端四片小葉成田字形。夏秋開小白花。蘋花怨:南齊·劉繪《詠蘋》詩:“可憐池內蘋,氛氳紫復青。巧隨浪開合,能遂水低平。微根無所綴,細葉詎須莖。漂泊終難測,留連如有情。”⑨采香徑:水名。《蘇州府志》:“采香涇在香山之傍,小溪也。吳王種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今自靈巖山望之,一水直如矢,故又名箭溪。”湔裙,義同湔裳,濺裙。湔,洗滌。杜臺卿《玉燭寶典》:“元日至元晦,民并為酺食渡水,士女悉湔裳,酹酒水湄,以度危厄。”宋·賀鑄《蝶戀花》詞:“白蘋花滿湔裙處。”
【譯文】 依依垂柳之下春水碧波粼粼,初放的柳花色澤嫩黃如染,使人誤認為乍生的曲塵。清波溜溜,注滿銀塘,輕柔的春風漾起參差不齊的波紋。昔日與君分別于南浦之時,春水映照著佳人的翠眉,就象此時這波痕清淺的春水映照著綠柳一樣。今日再來昔時分攜處,已是春波漲綠,芳草叢生,舊跡依稀難辨。所不同的,是多了落花幾片。
春雨掠過,葡萄酒一般碧綠的春水,漾起圈圈新的漣痕。水畔正有輕鷗拍拍雙翅,小燕翩翩掠水而過。水畔的樓下,簾影隨風輕拂,低蘸水中的樓影,遠去的芳流中,想來不只是落花,應有樓中佳人相思的淚珠千點,碧浪之上,一只船獨游,舊曲重聽,聲聲唱的盡是萍花無依,漂泊留連的離情別怨。采香幽徑里雙雙鴛鴦相擁而眠,誰知道昔日如鴛鴦相伴在此洗裙的人,如今去得天一樣遠?
【集評】 清·周濟:“碧山故國之思甚深,托意高,故能自尊其體。”(《宋四家詞選》)
清·許昂霄:“‘別君南浦’四句,點化文通《別賦》,卻又轉進一層,匪夷所思。‘應有淚珠千點’用東坡詞意。”(《詞綜偶評》)
清·陳廷焯:“題極清秀,卻合碧山手法。寄慨處亦清麗閑雅,非蔣竹山,亦非周草窗也。”(《云韶集》)“碧山《南浦·春水》……寄慨處清麗紆徐,斯為雅正。”(《白雨齋詞話》卷二)
近代·俞陛云:“詠春水不難于寫景言情,而難于寓情于景,沉思入細。此作一往情深,且有托意。‘南浦’以下四句及‘簾影’至結句皆經意之作。如永叔之方夜讀,樹樹秋聲;如司馬之聽琵琶,弦弦掩抑也。與玉田春水詞可稱雙美。”(《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總案】 此作托意頗高,字里行間不勝其世事滄桑的今昔之感。不過,它與張炎《南浦·春水》一樣,同為文人弄筆,脫空造境之作。雖綿密婉麗,卻有斧鑿之跡。
上一篇:秦觀《千秋歲》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張炎《南浦春水》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