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琴曲四章(第八十七回)
【原文】
其一
風蕭蕭兮秋氣深①,
美人千里兮獨沉吟。
望故鄉兮何處?
倚欄桿兮涕沾襟。
其二
山迢超兮水長②,
照軒窗兮明月光。
耿耿不寐兮銀河渺茫,
羅衫怯怯兮風露涼。
其三
子之遭兮不自由,
予之遇兮多煩憂。
之子與我兮心焉相投③,
思古人兮俾無尤④。
其四
人生斯世兮如輕塵,
天上人間兮感夙因⑤。
感夙因兮不可惙⑥,
素心如何天上月⑦。
【注解】
①蕭蕭:寒風之聲。
②迢超:高遠。
③之子:這個人,那個人。
④俾(bǐ):使。無尤:沒有過失,不加譴罪。
⑤夙因:舊緣。迷信宣揚恩怨聚散、生死禍福皆前世因緣所定。
⑥惙:通“輟”,停止,斷絕。
⑦素心:本心,素愿,純潔的心地。
【背景】
黛玉得寶釵書、詩后,也賦四章,翻入琴譜,以當和作。妙玉與寶玉走近瀟湘館,聽得叮咚之聲,便在館外石上坐下,聽黛玉邊彈邊唱此曲。
【賞析】
前八十回,黛玉之作多寫環境的嚴酷無情,如春花遭風雨摧殘之類,與人物的思想性格扣得比較緊。這里所寫秋思閨怨,如家鄉路遙、羅衫怯寒等,多不出古人詩詞的舊套,在風格上也與寶釵所作雷同。這些都反映了原作和續作在思想基礎和藝術修養上的差別。
四章詩明顯是楚辭風格。前兩章都是借景抒情,心情低落,說自己遠離故土,千里迢迢來到榮國府,在深秋里獨自懷念故鄉,冷氣襲人,難以入睡。后兩章明說寶釵,暗指寶玉,但以寶釵與寶玉二人作表里未必恰當,因為兩人所代表的思想是完全對立的,同用“不自由”、“必相投”之類的話,就容易模糊原作的思想傾向。第四章感嘆人生變幻,一切都是前世命定。
妙玉聽琴,如果只限于寫她深通樂理,知曲調過悲關系到人的氣質,倒是合情理的。現在寫她先聽“變徴之聲”啞然失色,又聽“君弦”崩斷,起身就走。寶玉問她怎么了,她只回答說:“日后自知,你也不必多說。”這就過于神秘化了。舊小說中多有“屈指一算,大驚失色”或“天機不可泄漏”之類的俗套。妙玉的形象本來是刻劃得很現實的,而續書者卻未能免俗,在這位世俗的道姑頭上也畫上了這道光環,顯得有些故弄玄虛。
上一篇:紅樓夢《蘅蕪君寶釵·畫菊(第三十八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紹、賞析
下一篇:紅樓夢《哭花陰詩(第二十六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