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①最難將息。②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③怎一個愁字了得!
【注釋】 ①乍:突然,驟然。②將息:唐宋時方言,休息、保養之意。③這次第:猶言這情形或這光景。
【譯文】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忽暖忽寒季節,最難調養安息。三兩杯淡酒,怎抵得住晚上風急!正傷心的時候,大雁過去了,它卻是我舊日的相識。菊花謝落,滿地堆積。憔悴枯黃,如今有誰還會來摘?守著窗戶,一個人我怎么能挨到天黑!更加上梧桐接著細雨聲,到黃昏還滴滴嗒嗒不停息。這光景,怎么能用一個愁字了結!
(平慧善譯)
【集評】 宋·張端義:“且秋詞《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用《文選》諸賦格。后疊又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又使疊字,俱無斧鑿痕。更有一奇字云:‘守定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許第二人押。”(《貴耳集》卷上)
宋·羅大經:“近時李易安詞云:‘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起頭連疊七字,以一婦人,能創意出奇如此。”(《鶴林玉露》卷十二)
明·楊慎:“宋人中填詞,易安亦稱冠絕,使在衣冠,當與秦七、黃九爭雄,不獨雄於閨閣也。……《聲聲慢》一詞,最為婉妙。”(《詞品》卷二)
明·吳灝:“其《聲聲慢》一闋,張正夫稱為公孫大娘舞劍器手,以其連下十四疊字也。此卻不是難處,因調名《聲聲慢》,而刻意播弄之耳。其佳處,后又下‘點點滴滴’四字,與前映照有法,不是草草落句。玩其筆力,本自矯拔,詞家少有,庶幾蘇、辛之亞。”(《歷朝名媛詩詞》卷十一)
明·茅暎:“連用 十四疊字,后又四疊字,情景婉絕,真是絕唱。后人攻顰,便覺不妥”(《詞的》卷四)。
清·劉體仁:“惟易安居士‘最難將息’、‘怎一個愁字了得’,深妙穩,不落蒜酪,亦不落絕句,真此道本色當行第一人也。”(《七堂頌詞
》
清·徐釚:“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也。”(《詞苑叢談》卷三)
清·萬樹:“從來此體皆收易安所作,蓋其遒逸之氣,如生龍活虎,非描塑可擬。”(《詞律》卷十)
清·沈雄:“易安詞:‘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幼安詞:‘馬上琵琶關塞黑。’張端義曰:此‘黑’字不許第二人押。”(《古今詞話》)
近代·梁啟超:“此詞最得咽字訣,清真不及也。”(《藝蘅館詞選》乙卷引)又:“這詞是寫從早到晚一天的實感,那種煢獨凄惶的景況,非本人不能領略;所以一字一淚,都是咬著牙根咽下。”(《中國韻文里頭所表現的情感》)
【總案】 這是一首秋詞,作者極細膩又極富于層次地描寫自己對于秋的感受,她由尋求而失望,因失望而悲凄。詞中運用淡酒、晚風、歸雁、黃花、梧桐、細雨這些象征秋的意象把內心的愁苦具象化地表現出來。悲秋是中國文學的重要母題,秋季萬物凋落,容易使人感發生命的思考,因而這一母題一代代傳唱,沒有停歇。但這首詞并不止使人感受到一種生命的意識,聯系到詞人的時代和遭際,可以看出這首詞實際表達的乃是詞人在外族入侵,家國淪陷后的一種憂患意識,詞人以女性獨特而細膩的心理體驗唱出了當時的人們的共同感受。詞在語言上以用疊字為歷代詞評家激賞,這當然是本詞的特色之一,但更主要的則是它的詞境創造的完整性和生機流動之美。
上一篇:吳文英《喜遷鶯福山蕭寺歲除》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周邦彥《夜飛鵲別情》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