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蘭陵王》
卷珠箔。①朝雨輕陰乍閣。②闌干外,煙柳弄晴,芳草侵階映紅藥。③東風妒花惡。吹落。梢頭嫩萼。屏山掩,④沈水倦熏,⑤中酒心情怕杯勺。⑥ 尋思舊京洛。⑦正年少疏狂,歌笑迷著。障泥油壁催梳掠。⑧曾馳道同載,⑨上林攜手,⑩夜燈初過早共約。又爭信漂泊。(11) 寂寞。念行樂。甚粉淡衣襟,音斷弦索。瓊枝壁月春如昨。(12)悵別后華表,那回雙鶴。(13)相思除是,向醉里、暫忘卻。
【注釋】 ①珠箔(bo泊):珠簾。漢武帝建造神室,以珠串編為簾子,稱“珠箔”。白居易《長恨歌》:“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邐迤開。”②“朝雨”句:王維《書事》詩:“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乍閣:初停。③紅藥:紅芍藥。④屏山:屏風。溫庭筠《菩薩蠻》:“枕上屏山掩。” ⑤沉水:即沉水香。⑥中(zhong)酒:醉酒。⑦舊京洛:指北宋的都城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和西京洛陽。⑧障泥:馬鞍下的布墊,用來擋灰土。此代指馬。油壁:用油漆圖飾的車壁,此代指車。梳掠:梳妝。⑨馳道:即御道,皇帝車輦行經之路。作者《次友人寒食書懷韻》詩:“往昔升平客大梁,新煙燃燭九衢香。車聲馳道內家出,春色禁溝宮柳黃。” ⑩上林:秦漢時帝王的花園,故址在今陜西長安縣西。司馬相如有《上林賦》。此借指汴京的園林。(11)爭:同“怎”。(12)瓊枝璧月:花好如玉,月圓似璧。(13)華表:古代立于宮殿、城垣或陵墓前的石柱。此句用《搜神后記》所載遼東鶴典實:“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于靈虛山。后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令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此處借以感傷北宋的滅亡。
【譯文】 早晨卷起珍珠串成的簾幕,陰云小雨剛停。樓外的楊柳在晴空裊裊搖曳,階前的芳草映紅了芍藥的花影。東風嫉妒鮮花的艷麗,狠心地把枝頭的花蕾吹落凋零。畫著遠山的屏風掩而不展,熏爐里的沉水香懶得點燃,病酒的心情最怕再見到酒杯酒瓶。
回想承平時代在汴京洛陽,當時正青春年少,尋歡逐樂迷歌戀舞輕狂放蕩。備好青驄馬、油壁車只催她快快梳妝。幾回回同車共載飛馳在御道上,并肩攜手在京中名園遨游徜徉。元宵燈節剛游過,下次同游的時日早已協商。又哪里料到如今卻到處飄泊流浪。
愈想愈寂寞,更念當年歡樂。舞衣上的香粉早已淡漠,彈奏歡歌、傳遞情愛的琴弦也久已斷絕。唯有花好如玉、月圓似璧,春光依舊未變色。最惆悵別后故都殘破人民非,城門前高高的華表,何時能見回歸的遼鶴?相思難斷,要我不思念,除非是沉醉中忘卻片刻。(湯俊峰譯)
【集評】 明·楊慎:“(張仲宗)其詞最工,《草常詩馀》選其
‘春水連天’及‘卷珠箔’二首,膾炙人口”(《詞品》卷三)。
明·李攀龍: “上是酒后春光,中是約后誤佳期,下是相思如夢中”(《草堂詩馀雋》)。
【總案】 失落了的總是美好的。人在痛苦時常習慣于借回憶往日的歡樂來保持心理的平衡。哪怕昔日習以為常并不覺得怎樣珍貴、愜意的事,如今想起來也甜美三分。所以古代的詩人詞人少年的春風得意都是晚年落泊后以回憶的筆墨寫出,杜甫是這樣,張元干也如此。張元干現存早期詞作中,就未見寫其“少年歡樂事”的,只有那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淡淡感傷。經歷了戰亂,才深切體驗到和平時代生活的可貴,于是一幕幕的“少年疏狂,歌笑迷著”事浮現心頭。沉吟詞作中,使人領悟到應該珍惜現在、把握現在,不要在失落之后才明白那逝去了的“現在”值得留戀。此詞今昔對比,虛實相映。昔日的歡樂實寫直寫,今日的憂愁以景物、環境氛圍虛傳曲寫。由今到昔的過渡,脈絡層次分明。上闋今情,中闋昔事,下闋今昔交互疊映,結以今日此時的感受。
上一篇:黃機《六州歌頭次岳總干韻》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賀鑄《減字浣溪沙》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