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宸英
一年強半是春愁,淺白深紅付亂流;
剩有垂楊吹不斷,絲絲綰恨上高樓。
這詩重點是“愁”、“恨”兩字。怎樣寫愁,通過“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傷來表現?!皽\白深紅”說花,花在飄零,付之亂流,十分惋惜,從而愁生。詩的表現手法,是即景生情,寓情于景。春愁便是春愁,可是詩人一年之中,不問冬夏,強半卻是春愁;可見他的情意纏綿,愁思之深。愁思緣何而起,詩人觸景生情,看到“花落水流紅”,緣是“閑愁萬種”。一年中強半的惆悵,悉被迸發出來。首句是點題,訴說春愁,次句是賦物詠懷,襯寫愁字。
三句寫垂楊猶在,“游絲軟倚飄春榭”,春風吹它不斷,卻似人的愁思,纏綿悱惻。細柳如今千萬條,何嘗系得春光住!春光逝矣,愁思依然!四句寫這柳絲,宛似人的愁思綰著人的“恨”帶上層樓。由愁入恨,三、四兩句,再襯一筆。如畫家三皴法,益見愁思懇摯。二句寫花落水流,人在惜花;四句寫綰恨上樓,徑自寫人。一、二兩句是一層意思,三、四兩句又是一層意思。兩層意思有著內在聯系,宛如雙環入扣,引人入勝。中間用一“?!弊郑摻j得妙?!奥浠魉喝ヒ病?,夫復何言;卻是猶剩柳絲,綰著人恨,系上高樓。愁緒轉化為恨,把恨緊緊深鎖在高樓幽室之中。
作者姜宸英是康熙三十六年(1697)進士,官翰林院編修。詩中為什么寫愁與恨呢?寫得這樣懇摯!是無病呻吟么?看來不像。那么,指的是哪一件具體的實事么?或者說緣何觸發而起興呢?這就難以猜測。作者應舉,考中進士,點了翰林,看來是愿意出仕的。編修這個職務是編書的。他任編修年已七十了。浮生屢躓于有司,纂修《明史·刑法志》時,極言明詔獄廷杖立枷東西廠之害,辭意愷切,可知作者性格是剛強的。士生于世會遇到許多不如意事的。這詩寫得柔婉,卻見他的感情是很懇摯的。
上一篇:周在《閨怨》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李白《越女詞五首(其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