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曹植
置酒高殿上,親友從我游。
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
秦箏何慷慨,齊瑟和且柔。
陽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謳。
樂飲過三爵,緩帶傾庶羞。
主稱千金壽,賓奉萬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終義所尤。”
謙謙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
盛時不可再,百年忽我遒。
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
先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
《箜篌引》是樂府舊題,屬《相和歌·瑟調曲》。這首詩約作于曹植封平原侯或臨淄侯時期,在建安十六年至二十一年間(211—216)。那時正是曹植貴盛之時,太子之位也未空。從字面上看,這首詩是描寫一次與親友的宴飲以及作者的感觸,從中表現出作者要求與親友共同建立功業的愿望。
詩的前面八句為第一層,從幾個不同角度,描寫宴飲之盛。一開頭先點出事件。“置酒高殿上,親友從我游”,在高高的殿堂上設酒席,親友們與我一塊兒在此游宴。這里點出地點是在“高殿”,說“高殿”,是符合曹植的身份的;點出人物,有“親友”和“我”;點出事情,是“置酒”。緊接著即寫菜肴之豐盛:“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內廚房中置辦了豐盛的膳食,又燒羊肉,又宰肥牛。“中廚”,內廚房。既而寫宴會上音樂之盛:“秦箏何慷慨,齊瑟和且柔。”秦箏上奏出的曲調是何等激昂!齊瑟上奏出的曲調卻又十分柔和。繼而又寫宴會上歌舞之盛:“陽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謳。”所表演的美妙舞蹈是從陽阿地方傳來的,所唱的著名歌曲則出于京都洛陽。陽阿,地名,在今山西陽城西北,是西漢善舞的趙皇后(趙飛燕)的出生地,所以后人認為從陽阿傳來的舞蹈是最美妙的。京洛,即東漢都城洛陽。名謳,著名歌曲。
詩的中間八句為第二層,描寫賓主酬答之狀。“樂飲過三爵,緩帶傾庶羞”,歡樂地飲過三杯酒后,賓主們都松寬衣帶,好像要吃盡各種美味似的。樂飲,歡樂地飲酒。爵,酒杯。過三爵,超過了三杯,意謂已有醉意。《禮記·玉藻》:“君子之飲酒也,受一爵而色灑如也(肅敬貌);二爵而言言(和敬貌)斯;禮已三爵而油油(悅敬貌)以退。”這里活用其意。緩帶,松寬衣帶。庶羞,各種美味。這兩句結構上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以便過渡到下面寫賓主之酬答。“主稱千金壽,賓奉萬年酬”,主人(即作者曹植)稱說要散千金贈送賓客,賓客們也獻辭,祝主人長壽以表感謝。“千金壽”可見禮物之貴重。壽,以金帛贈人叫壽。奉,獻。“萬年酬”即酬答以祝主人長壽的賀詞。這兩句寫出了賓主之間的一片盛情。接著進而寫主人對賓客們的期望:“久要不可忘,薄終義所尤”,賓主相好的舊約不可忘卻,始厚而終薄是道義所不容許的。久要,舊約。“久要不可忘”,語出《論語·憲問》:“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尤,非難。繼而寫作者自問:“謙謙君子德,磬折欲何求?”謙遜本是君子的美德,但如此謙恭下士又有何求呢?謙謙,謙遜的樣子。磬,古代的一種樂器,用石制成,中腰彎曲,掛起來敲打。“磬折”形容彎腰鞠躬的樣子。這兩句的言外之意是,作者如此謙恭下士,是要求親友不忘舊約,幫助他建功立業。
詩的后面八句為第三層,筆鋒轉到抒寫作者的感觸,感嘆時光流逝,功業無成。“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時光過得很快,仿佛是疾風在吹送白日往西流逝。驚風,疾風。光景,指白日。這兩句中,作者對時光的流逝,充滿著感慨。作者進而又感嘆人生的短促:“盛時不可再,百年忽我遒。”盛壯之時不會再來,我的一生很快就會過去。盛時,盛壯之時。不可再,不可能再來。百年,指人的一生。忽,疾速。遒,盡。接著作者自然又想到死后之荒涼:“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人活著時住在華美的房屋里,死后就歸葬于山丘之中。零落,指人事衰謝,這里指人的死亡。以上六句的調子比較低沉,最后二句的調子卻轉向曠達。“先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過去的人,有誰能夠不死呢?想通了生死的道理之后,又有什么可憂愁的呢?先民,過去的人。“知命”,指想通了生死的道理。聯系本詩第二層中的詩句,我們便可知道,這兩句言外之意是說,可憂的乃在功業均無成。古語說:“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這第三層中的八句詩也正包含著這一深刻哲理。
這首詩意思表達得比較含蓄,但有些地方不免有點含混,似乎蒙上了一些消極成分。此外,鐘嶸《詩品》說曹植詩歌“骨氣奇高,詞采華茂”,從這首詩中,也可略見一斑。
上一篇:《離騷(節選)·[先秦]屈原》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羽林郎·[漢]辛延年》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