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沁園春 問杜鵑》
為問杜鵑,抵死催歸,汝胡不歸?①似遼東白鶴,尚尋華表;海中玄鳥,猶記烏衣。②吳蜀非遙,羽毛自好,合趁東風飛向西。③何為者,卻身羈荒樹,血灑芳枝。④興亡常事休悲,算人生榮華都幾時??村\江好在,臥龍已矣;玉山無恙,躍馬何之。⑤不解自寬,徒然相勸,我悲行藏君豈知?⑥閩山路,待封侯事了,歸去非遲。⑦
【注釋】 ①杜鵑:鳥名,又名布谷鳥。古人把它的啼聲諧音為“不如歸去”。胡:為何。②遼東白鶴:典出《搜神后記》。傳說丁令威在靈虛山學道成仙,化為仙鶴,千年之后飛返家鄉(xiāng)遼東,止息于城門前面的雕刻著花紋的石柱。海中玄鳥:玄鳥即燕子。《禮記·月令》:“仲春三月,玄鳥至?!睘跻拢?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gsdq/yongshi/20190616107002.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烏衣巷,故址在今南京市。東晉的王導和謝安兩大家族住在這里。③吳蜀:吳指江浙湘鄂一帶,三國時吳國的孫權據(jù)此。蜀指四川一帶,蜀國的劉備據(jù)此。合:應當。④何為者:為什么。羈(ji基):束縛。⑤“看錦江”四句,語本杜甫《閣夜》詩:“臥龍躍馬皆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錦江:在四川成都南。臥龍:指諸葛亮。玉山:即玉壘山,在四川灌縣西。躍馬:左思《蜀都賦》云:“公孫躍馬而稱帝。”漢時公孫述在王莽篡國時任蜀郡太守,自恃地勢險要,人心歸附,自立為帝,建都成都,所為漢軍所破,被殺。何之;到哪兒去了。⑥行藏:語本《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敝溉顺鰜碜鞴俸突丶议e居。君:杜鵑鳥。⑦閩山:泛指福建一帶的山。封侯事了:語本《史記·衛(wèi)將軍傳》,西漢名將衛(wèi)青,少時與人為奴,曾有人為他相面,說:“貴人也,官至封侯。”衛(wèi)青笑曰:“人奴之生得無笞罵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后衛(wèi)青受武帝重用,率軍擊潰匈奴,官至大將軍,封長平侯。
【譯文】 杜鵑啊,你為什么總是催人歸去,而自己卻不回蜀國呢?象遼 鶴,離家十里尚知返歸故地;海中的燕子,春暖回飛時,仍記得巢居舊
從東吳到西蜀道路并非遙遠,而且你還有完好的羽毛,理應乘著東風向西飛返呀。你為何還滯留在荒涼的樹林里,啼鳴灑血于花木枝頭呢? 朝代的興衰更替自有常理,你何必為它而悲傷?人生的富貴榮華能有幾時,哪能享受到盡端?你看那錦江之水仍流淌不息。而叱咤風云的諸葛亮早已飄逝成仙;還有玉壘山峰依然青翠聳立,可當年躍馬稱帝的公孫述又到何處尋覓?唉!你不用寬解我自明白,也不必枉費心血對我勸慰。我的志向你又怎能理解?待策馬揚鞭、功成業(yè)就,再返故鄉(xiāng)也不應算遲呵!
【總案】 陳人杰一生科第不得意,胸有抱負卻難以施展。他目睹時艱,憂心如焚,欲以報國卻苦無路請纓,故進與退的矛盾情結(jié)攪擾得詞人心境難以平定。此詞作者自設問答,物以情遷,以杜鵑“不如歸去”的象征為線索,將個體的命運與人世的滄桑融合為一,給予了總體的價值估價。全詞情調(diào)回轉(zhuǎn)沉咽,傷之至極卻不感消沉。
上一篇:劉子寰《沁園春西巖三澗》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文天祥《沁園春題潮陽張許二公廟》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