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宗儀
明月孤山處士家①,湖光寒浸玉橫斜②。
似將篆籀縱橫筆③,鐵線圈成個個花④。
【注釋】
①孤山處士:指北宋詩人林逋,他隱居于杭州西湖孤山,終身不仕,種梅養鶴,人稱“西湖處士”。②寒浸玉:月和梅花映在湖面上,如玉浸于水中。辛棄疾《好事近·西湖》:“日日過西湖,冷浸一天寒玉。”玉橫斜:梅花色白如玉。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 ③篆(zhuan):即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大篆即是籀書,一般稱小篆為“篆”。籀(zhou):即籀書,也叫大篆,因著錄于《史籀篇》而得名。縱橫筆:用華光《梅譜》“起筆縱逸”句意。④圈:畫梅花之法,圈成各種形態,但不能太圓。華光指出畫梅三十六病之一為“圈花太圓”(《梅譜》)。
【評說】
本詩選自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八三。
陶宗儀(生卒年不詳),元代文學家,字九成,號南村,黃巖(今屬浙江)人。年輕時,應科舉考試不中,遂致力于學問。晚年避亂遷居松江,躬親稼穡。入明后,曾被聘為教官。工詩文,著述很多,有《南村詩集》、《南村輟耕錄》、《書史會要》等。
陶宗儀精于書畫鑒賞,他這首題寫墨梅的詩,涉及書畫相通的理論問題,豐富了畫梅筆法的內涵,值得重視。詩從林逋發端,因為梅的老家在西湖孤山畔的林逋家。一、二兩句將梅放在“明月”、“湖光”朦朧清寒的背景中加以渲染,更增添了墨梅的情韻。“月”是貫串兩句詩的詩歌意象,明月照在林逋家的梅花上,使人聯想起他的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玉橫斜”,寫出墨梅的動人姿態和風神,月光和著梅花映在西湖碧波中,如玉浸水中,夜色清寒。詩的前半首,寫畫面景物,又富有詩情。下半首轉而發議論,詩人說畫面的墨梅,縱筆超逸,用篆籀筆意,畫成枝干、花朵,朵朵梅花用鐵線圈成。書畫相通,書畫用筆相同,前賢早有論述。宋趙希鵠《洞天清錄·古畫辨》說:“善書必能畫,善畫必能書,書畫其實一也。”宋文同畫竹、郭熙畫樹木,元人溫日觀畫葡萄,用草書筆法。趙孟頫自題《秀石疏林圖》云:“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柯九思則說:“寫竹干用篆法,枝用草書,寫葉用八分法。”(《丹丘題跋》)他們都談到自己作畫過程中貫徹書畫融通的創作經驗,明人陳繼儒總結這種畫學理論時說:“古人金石、鐘鼎、篆、隸,往往如畫,而畫家寫水、寫蘭、寫竹、寫梅、寫葡萄,多兼書法,正是禪家一合相也。”(《妮古錄》)而畫墨梅用篆籀筆法,還很少有人提到,因此,陶宗儀的這首題畫詩,具有一定的文獻意義和美學價值。
上一篇:《題畫四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畫寄山中故友徐師岳》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