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賀知章在武則天證圣年間(695)中進士,此之前他就已離開了家鄉。天寶三年(744),他請求辭去朝廷官職,返回故鄉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時已八十六歲。《回鄉偶書》七絕二首,抒發了他回鄉后的無限感慨。
第一首所描繪的是剛剛回到家鄉的情景。雖有久客傷老之嘆,但主調是抒發自己返鄉的喜悅之情。生動新穎,富有濃郁的生活情趣。
首句“少小離家老大回。”“少小”離家“老大”還鄉,句中自對,概括寫出了數十年客居京華的事實,其中隱含了一個極久的“久”字。下面所寫,由此生發出來。“鄉音無改鬢毛衰”,衰,音(cuī)催,即疏落的意思。它承上句,具體寫出“老大”之態。“少小離家”時風華正茂的青春紅顏早已不復存在,如今“老大”,唯見鬢毛疏落,相貌大改。至今未變的,只有滿口的家鄉口音而已。詩人以不變的“鄉音”,映襯了大變的“鬢毛”,在變與不變對比之中,形象地抒發了自己對故鄉感情久而愈深、老而彌篤的親切情懷。
三、四句,詩人筆鋒一轉。由常語式的自我敘寫,插入一個兒童笑問的情節,從自己的對面——故鄉對自己的反映寫出,使詩變得活潑曲折、生動有趣。由于久別故鄉,從沒見過面的故里兒童們,竟將自己當成了遠方來客,親切而又有禮貌地加以訊問:“笑問客從何處來”,這是極為精采的一筆。稍加想象,那富有戲劇性的場面、人物的語氣神態,都栩栩如生地展現在目前。而與鄉人相見時驚喜的氣氛和反主為賓、久客傷老的無限感慨亦自可想見。這種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情景,真切而有含蘊,十分巧妙地表達了許多同等經歷的人所具有,卻又難以恰如其分地表達的心情,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久客不歸的漫長歲月里,和自己本身在不覺中發生了巨大變化一樣,故鄉的人事也必然有著許多的變化。第二首便抒寫了對家鄉情況有所了解之后的人事滄桑之感。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續篇。
“離別家鄉歲月多”與前首“少小離家老大回”同樣,也強調了一個“久”字,再次言明一切感慨皆由此引出。接下來一句順勢轉為對人事的議論:“近來人事半消磨”。這句看似抽象、客觀,實際上卻包含了許多令人感慨萬千的具體內容。鄉人的婚喪嫁娶,親朋的榮辱沉浮、同輩的“訪舊半為鬼”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種種嗟嘆,無不包蘊于其中。十分簡括、凝練,給人以許多的聯想。
三、四句筆墨蕩開,借自然景物襯托了人間世事。鏡湖,在今浙江紹興會稽山之北麓。賀知章一生仕途順利,告老還鄉時,玄宗親將鏡湖一曲賜予。然而,這里詩人抒發的不是“衣錦還鄉”的喜悅自得。他面對春色之中水波一如幾十年前的鏡湖,心頭涌起的竟是一種“物是人非”之感。于是“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非常自然地流諸于筆端。詩人以不變襯大變,以“不改舊時波”反襯出了“人事半消磨”,又用“惟有”二字加以強調,進一步使之形成鮮明強烈的對比。它告訴人們,除湖波之外,昔日的村貌人事,幾乎都已變化殆凈了。雖為寫景,實則寫人,寫的是對人生無常的嗟嘆和感慨,對故鄉的一切關懷無不包含其中。雖淡淡道來,感情卻十分豐富復雜。與第一首比較,它較為深沉,調子不再那么輕快。
這兩首詩除具有語言樸素,含蘊豐富的特點之外,其優長還在于它的高度凝練概括。從“少小”而去,到“老大”而回,其間歲月悠久。詩人幾十年的境遇、幾十年對故鄉的思念、回鄉后與親人相逢的喜悅以及離別幾十年家鄉的種種變化,本來可記的內容極多,但詩人卻將這些具體而繁雜的內容統統舍棄掉,而緊緊抓住一個最令人觸目驚心的“改”字,第一首說“鄉音無改”第二首說“春風不改”,皆是以不改來襯托“改”,強調“改”,這不僅沒有損害它的藝術感染力,反而使詩包蘊更加豐富,情感更加典型、突出,說出了久別故鄉之人最強烈最真切的感受。因而它能使更多的讀者從中獲得深刻的共鳴。
上一篇:韓愈《晚次宣溪辱韶州張端公使君惠書敘別酬以絕句》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劉禹錫·《淮陰行五首并引》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