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震》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為國推賢匪惠私①,十金為報遽相危②。
無言暗室何人見③,咫尺斯須已四知④。
【題解】
此詩選自 《全唐詩》。楊震(?-124),字伯起,東漢弘農華陰 (今陜西省潼關縣、華陰市一帶)人,歷任刺史、太守、司徒、太尉等職,為官清廉正直,后被誣罷官,在歸里途中服毒自殺,后葬于潼關西約5公里的潼亭(今潼關縣高橋鄉庭東村西北)。
【簡析】
本詩模擬楊震口吻,敘寫楊震拒絕饋贈的故事,從而熱情歌頌了楊震為官清廉大公無私的高尚品德和剛直不阿拒收賄賂的高風亮節。語言明白通暢,一氣呵成,清新可愛。
[注釋]
①匪: 非,不。惠私:給自己帶來好處。此句是說,我是為國家舉薦賢才之人,并不是要以此給自己帶來什么好處。
②為報: 作為報答。遽: 急速,很快。此句是說,以十斤金作為對我的報答,雙方很快都會招來危險和禍害。《后漢書·楊震傳》記載,楊震“遷荊州、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古人知君,君不知古人,何也? ’ 密曰:‘幕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 ’ 密愧而出”。
③無言:休言,莫言,不要說。此句反問王密“暮夜無知者”語,意思是說,不要說在黑暗之室(即夜晚)沒有誰能看得見。
④咫尺:此比喻很近。咫:古
代長度單位,周制為八寸。斯須: 即須臾、頃刻、馬上之意,形容時間很短。四知:即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上一篇:《望潼關》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下一篇:《桃林》原文|題解|注釋|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