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虞美人 宿龜山夜登秋漢亭》
歸來峰下霜如水。明月三千里。幽人獨立瞰長淮。誰棹扁舟一葉、趁潮來。洞庭湖上銀濤觀。憶我煙蓑伴。②此身天地一浮萍,③去國十年華發、欲星星。
【注釋】 ①龜山:在今江蘇盱眙縣東北。蘇軾《龜山》:“我生飄蕩去何求,再過龜山歲五周。”秋漢亭:在龜山上。②“洞庭湖”二句:作者為湖南湘潭人,此時仕宦于淮南,故回憶起家鄉的伴侶。煙蓑伴:指漁翁(象征隱士)一類的朋友。③浮萍:浮生于水面的萍草。萍浮水面,隨風飄蕩,因以喻飄泊的身世。杜甫《又呈竇使君》:“相看萬里別,同是一浮萍。”
【譯文】 登上龜山的秋漢亭眺望,歸來峰下白霜如水。當空明月照千里。我悠然獨立俯瞰莽莽長淮,是誰趁著潮漲搖著一葉扁舟駛來。
洞庭湖上波涌濤飛浪高如臺觀。我不禁憶起綠蓑煙雨中昔日同游的友伴。我這一身啊,象浮萍在天地間飄泊,離開京城十年,滿頭青絲已變得花白斑斑。(湯俊峰譯)
【總案】 此詞與前《念奴嬌》作于同一時期,表現出作者懷才不遇的沉重孤獨感。眼前三千里長淮,霜清月白;念中八百里洞庭,銀濤拍空,兩重闊大的空間境界雙倍地反襯出“幽人”的孤獨。其時作者三十六、七歲,一身膽氣無法施展,寄身幕府,沉淪下僚,壯士的生命徒然流逝,頭上星星白發,更使他感到生命的迫促。他獨立高亭,沉吟反思,找不到出路與歸宿。“天地一浮萍”,傳達出在那政治黑暗的時代有志之士對人生前途的茫然感。
上一篇:溫庭筠《菩薩蠻》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趙長卿《虞美人江鄉對景》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