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 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
宋之問獲罪被貶往嶺南瀧州(今廣東羅定縣),逃歸途中,經漢江(今漢水中游的襄河),感觸良多,遂作此詩。
前兩句追述嶺南往事,音調平緩,感情沉郁,有一唱三嘆之慨。回憶身居荒蠻之地,音書隔斷,時光流轉,經冬歷春,異鄉游子,是多么難耐的歲月啊,“斷”字、“復”字,意蘊深長。由“斷”字,可體會到詩人寂寞孤單的精神痛苦,由“復”字,又能品味出他因生活枯躁而倍覺時光久遠漫長的心情。宋之問本是昔日寵臣,身居繁華之地,出有承寵之歡,入有天倫之樂。而如今貶居邊地,久與家人音訊隔絕,父母妻小吉兇未卜,令人懸望。前兩句從追往事寫起,著意表現深切的鄉思之情,并為后兩句“近鄉情怯”的描敘反作鋪墊。
按常情,既然鄉思之情如此迫切,越靠近家鄉就愈發急于知道家人的音訊。然而,作者卻出人意表地寫出異乎尋常的心理狀態——“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超常為“奇”,出奇才能制勝,惟其“奇”,才不落俗套。而“奇”,又并非古怪離奇,雖出人意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細加琢磨,就會感到詩人所刻劃的“反常”心理,非常合乎前兩句所規定的情境。詩人身處異地,音書久絕,彼時彼地,對家人的懸念之情必是十分微妙而又復雜,而最使他擔憂的是:親人會不會受自己牽累而遭不幸呢?他盼望得到音信,但又害怕自己的揣測為鄉人證實,從而變為殘酷的現實。這種忐忑不安的矛盾心理,在詩句中表現得維妙維肖。
上一篇:《添字丑奴兒·宋·李清照》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渡淮·清·董以寧》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