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楊基·聞鄰船吹笛》原文賞析
江空月寒露華白,何人船頭夜吹笛。參差楚調轉吳音,定是江南遠行客。江南萬里不歸家,笛里分明說鬢華。已分折殘堤上柳,莫教吹落隴頭花。
古詩中不乏以詩寫樂之作。但從李頎的《聽董大彈胡笳聲》到白居易的《琵琶行》,他們描述音樂的特點,都重在聽者的感受和對音樂曲調本身進行逼真的描述和摹寫。而楊基的這首詩,在描寫音樂上另辟蹊徑,以對笛聲表達的內容和情調的描寫和渲染,表現出音樂的效果和演奏者的感情,并把自己的感情寄寓其中。
“江空月寒露華白,何人船頭夜吹笛”,開首兩句,點出了聞笛的時間、環境、氣氛、景色。寫在一個霜露滿天、江月普照的深秋的夜晚,作者在空寂冷清的江面上,聽到鄰船傳出動聽的笛聲。“何人”二字,表明對吹者的不知不識,為后面揣度、描寫笛聲留下了充分的余地。
“參差楚調轉吳音,定是江南遠行客”,由上句貫下,直寫笛聲:參差曲折,動聽悅耳的楚調轉奏吳音,那么,這位奏者一定是漂泊在外的江南游子了。由樂度人,既寫出了笛聲的轉換,又寫出了作者的心理活動。
“江南萬里不歸家,笛里分明說鬢華。”江南游子漂泊在萬里之外不能回家,他的心情是怎樣的?那笛聲分明在訴說自己鬢發斑斑,思鄉之苦催人先衰了。這里,由人度樂,緊承上句,是進一步寫人,也是更深一層寫樂,詩意進一步突出,也為下兩句寫樂抒情作好了鋪墊。
“已分折殘堤上柳,莫教吹落隴頭花。”緊承上句寫樂。已分:已料。折柳:古樂曲名,多為傷別懷人之辭,李白有“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的詩句。作者即巧妙化用李白詩意,說吹笛者反復吹奏《折柳》傷別之曲,我料想那堤上的柳都折殘了,切莫再吹落寄與隴頭人的梅花了。古代吳人陸凱與范曄相善,陸寄范的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附一枝春。”以上兩句皆化用典故,說明笛聲吹奏出傷別的曲子已令人心醉,切不要再奏連回歸的音信都沒有的曲子了。
綜觀全詩,寫樂而不直寫聲調的動聽婉轉,也不直寫聽者如何為曲所動,卻反復表述吹奏者傳達出的情思,從而將作者深深的身世之感寄寓其中,寫聲情也是寫心情,寫吹笛者也是寫自己,從而使情、景的交會達到出神入化的程度,這是本詩在表現手法上的一個很突出的特點。
此外,本詩極善造境。以精練之筆,典型之景,創造優美的境界,以表達感情,突出主題。“江空月寒露華白”七字,描畫出一幅凄涼、冷清、空寂、孤寒的境界,為下面抒情奠定了基礎。這也是許多明初詩人難于做到的。
上一篇:古詩《楊基·長江萬里圖》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梁佩蘭·閣夜》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