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詞二首(其一)
劉禹錫①
楊柳青青江水平②,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③。
【注釋】
①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生于嘉興(今屬浙江)。貞元九年進士,登博學宏詞科。翌年舉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書。后因輔助王叔文進行政治革新,先貶連州刺史,加貶朗州司馬。回京后又貶連州刺史。歷夔州、和州刺史。大和元年回洛陽任職。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后出蘇州、汝州、同州刺史。開成元年改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會昌元年加檢校禮部尚書銜。世稱劉賓客、劉尚書。其詩通俗清新。有《劉夢得文集》。《全唐詩》存詩十二卷。
②江水平:春水漲堤因曰“平”。
③晴:諧音“情”。
【詩本事】
這首是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模擬民歌的作品。竹枝詞為巴渝民歌的一種,唱時以笛、鼓伴奏,同時起舞,聲調婉轉動人。
【賞評】
巴蜀之地多水多竹,春天最清新碧綠不過。蜀地的雨也是,迷迷蒙蒙,時晴時陰。就在這“欸乃一聲山水綠”的地方,一個沉浸在初戀中的少女暗懷心事,只聽得她所思慕的人的歌聲,繞過飄飄灑灑的楊柳枝條,擦著滟滟洄洄的漲堤春水悠然而來。那一聽就知道唱給誰的歌聲里到底含著什么意思呢?這姑娘猜不透,可是歌聲依依在耳,似乎在對她暗示。唉,那人的心就像這天氣,西邊霧氣深深,滿是水汽,分明在下雨;可是東邊太陽又出來了,光芒萬丈,清楚坦蕩——真說不上是無晴(情)還是有晴(情)!
詩作汲取了當地的山音水味。民間小調健康活潑的氣息,與詩人在坎坷生涯里仍保持著的對生活的熱愛融合一起,化成了這首清新自然的小詩。
【詩評選輯】
①宋·黃庭堅《山谷題跋》:劉夢得《竹枝》九章,詞意高妙,元和間誠可獨步。道風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之子美《夔州歌》,所謂同工異曲也。昔東坡聞余詠第一篇,嘆曰:“此奔逸絕塵,不可追也。”
②清·毛先舒《詩辯坻》:劉夢得《竹枝》,所寫皆兒女子口中語,然頗有雅味。
③清·王士禛《萬首唐人絕句選》:《竹枝詞》本始自劉郎,因巴渝之舊調而易以新詞,自成絕調。
上一篇:溫庭筠《瑤瑟怨》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
下一篇:李 益《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