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鐘·節(jié)節(jié)高]題洞庭鹿角廟壁(盧摯)》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雨晴云散,滿江明月。風(fēng)微浪息,扁舟一葉。半夜心,三生夢,萬里別,悶倚篷窗睡些。
這支小令見于元楊朝英輯《太平樂府》卷五、明朱權(quán)《太和正音譜》卷上等書。作者于元成宗大德年間由集賢學(xué)士、大中大夫,外放為湖南嶺北道肅政廉訪使,一路乘舟南下,經(jīng)洞庭,到長沙。這支小令就是路過岳陽南洞庭湖濱的鹿角鎮(zhèn)時,題寫在廟壁上的。作者到達任所長沙(潭州)曾寫[雙調(diào)·蟾宮曲]《長沙懷古》云:“朝瀛洲暮艤湖濱。向衡麓尋詩,湘水尋春,澤國紉蘭,汀州搴若,誰與招魂!……世態(tài)紛紛。千古長沙,幾度詞臣。”他以曾流放此地的屈原、賈誼自況,并認(rèn)為自己比他們更慘,慘到無人招魂的地步。讀此有利于理解《題洞庭鹿角廟壁》中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作者由朝官外放,去國別鄉(xiāng),孤身南來,千里別愁,萬端思緒,齊上心來。作者卻把它壓縮進了這短短小令。“雨晴云散,滿江明月。風(fēng)微浪靜,扁舟一葉。”四句實寫湖庭晴明,虛寫洞庭陰雨,這使人油然想起范仲淹《岳陽樓記》陰晴悲喜的描寫。盧摯作為“遷客騷人”,經(jīng)歷了洞庭陰雨,其悲可知。但在晴明之時,滿江明月,他卻沒有“把酒臨風(fēng)”的興致,只感到扁舟一葉的獨孤。“半夜心,三生夢,萬里別”,愁悶難遣,只有“悶倚篷窗睡些”。此曲委宛深致,文字極短而感情容量極大。
上一篇:《[黃鐘·人月圓]馬嵬效吳彥高(李齊賢)》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下一篇:《[黃鐘·醉花陰]孤零(陳子厚)》原文|翻譯|賞析|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