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個。
這是王維十七歲時寫下的一首詩。詩人少年時代曾遠離家鄉蒲州,游歷長安和洛陽,此詩當是他出游時的作品。在古人思鄉懷親的詩歌中,這是一首傳誦人口的名作,它以真切的感受、精練的語言,細致真實地描寫出自己旅居外鄉思念親人的心情。
前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從人們共同的生活感受中寫自己遠游客居的體會。一個人背鄉離井,到外地作客,十分孤獨冷清。特別是碰到過節的日子,看到別人歡樂地同父母兄弟團聚,自己觸景生情便加倍地思念親人。首句從一個“獨”字寫起,一句中重疊出現了兩個“異”字,寫出了“異鄉“、“異客”的凄涼悲苦。第二句用詞十分精確,“每”與“倍”兩個虛字,不僅寫出了每逢佳節來臨時自己思念加深,格外懷念家中親人的特殊感情,而且字句間也暗寓著:自己獨在異鄉,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家鄉親人,只不過到了節日這種感情更加強烈罷了。千百年來,這一句詩眾口流傳,被廣泛引用,正是因為它以精確洗練的語言,表達了人們一種共同的思想感情。
后兩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個”,是詩人猜想、推斷中的情景。這兩句沒有接著前兩句正面具體寫自己如何如何想念父母兄弟,而偏偏說家鄉的兄弟們在登高游樂時思念著自己。這種想象和推斷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在家時和兄弟們朝夕相處,手足難分,一旦自己只身遠游,久久不歸,相互之間的思念同樣是很深切的。詩人從對面寫兄弟們思念自己,也不是泛泛地去寫,而是描繪出具體的、動人的場景:今天是重陽佳節,按照習俗要登高飲酒,插戴茱萸,家中的兄弟們此刻定然正登高游樂。他們既為節日的喜慶而興高采烈,但是,當大家一個個插戴茱萸的時候,又會敏感地覺察到唯獨我不在他們中間。在這里,詩人通過對具體情景的虛擬摹寫,用“遍插”、“少一人”幾個字反襯出了自己深厚強烈的思親情緒。從全詩看,前兩句寫王維自己想親人。后兩句寫王維設想兄弟們想自己。兩兩對照,情意纏綿,結構嚴謹而新巧。
據史載,在安祿山占領長安時,王維曾經被迫接受偽職,兩京收復后他本來要受到嚴厲的處分,他弟弟王縉愿意削自己的官爵為他贖罪,因而獲免。從這里可以看出王維同他兄弟之間感情的深厚,也可以推見他們在青少年時期的手足之情。情真意切是這首詩的特點,也是它得以廣泛傳誦的根本原因。
上一篇:《臨行與故游夜別·南朝宋·何遜》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明·李攀龍》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