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龜蒙
香徑長洲盡棘叢,奢云艷雨只悲風。
吳王事事須亡國,未必西施勝六宮。
這是首懷古詩。吳宮泛指春秋吳國在蘇州的宮苑舊址。有人認為本詩旨在替西施洗冤,其實,“吳王事事須亡國”一句,才是詩人所要表達的他對吳國興亡的見解。如以破“女人禍水”之說來分析此詩,那只論到一個方面,未為確解。
詩首二句寫憑吊吳宮陳跡所見所感,末二句則由見聞感受而發表詩人的歷史見解。“香徑長洲”即位于蘇州西南的吳國宮苑采香徑和長洲苑,是吳王遣美人采香,以及游幸宴飲之地,此概言宮苑臺閣。首句實寫吳宮荒涼景象,次句以虛筆相接,“奢”、“艷”、“悲”有明顯的立體情感特征。踏入吳宮舊址,舉目望去,只見荊棘叢生,凄厲的風搖動著荒草,時而露出幾處殘垣壞壁。低頭所見,唯有瓦礫狼藉,這就是昔日三千歌舞作樂之地么?詩人仿佛覺得那搖曳的草木就是當年佳麗精靈所化,那升騰的悲風中就夾雜著當年的笙簫之聲。他似乎在這幻音幻影中看到“吳王宴罷滿宮醉”(李商隱《吳宮》)那種醉生夢死的場面。虛幻消失了,詩人眼前依的是荒蕪的遺址。觸景生情,撫今追昔,詩人感慨萬端,繁華事散,云雨消歇,一切都消失在呼嘯的悲風中。首二句用強烈的對比,從視覺意象和聽覺感受上喚起人們強烈的時空感,包蘊著深沉的歷史意識。此外在“香徑長洲”與“奢云艷雨”的詞語中,寫出吳王的荒淫生活,極盡委婉諷刺之能事。詩貴形象,然不排斥點睛之用的精到議論。由于前兩句在對吳宮遺跡的描寫中,巳積蓄了詩人盛衰興亡的萬端感慨,厚積薄發,到了非吐不可的程度,沖口發出末二句精彩的議論。幾乎所有論詩者都強調七絕第三句的重要,施補華在其《峴傭說詩》中說:“七絕用意宜在第三句,第四句只作推宕,或作指點,則神韻自出”。詩人將“吳王事事須亡國”放在本詩關鍵位置上,實是用心所在。吳敗越后,夫差驕狂淫逸,疏遠逼殺伍子胥,重用佞臣噽,縱無西施,尚有六宮,縱無六宮,其所作所為亦足以亡吳。故“未必西施勝六宮”,拈出吳亡于西施之說的弊端,在章法和用意上僅起推宕作用,使全詩主旨更為突出,不獨為西施辨污也。
上一篇:陸龜蒙《和襲美釣侶二首(其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陸龜蒙《新沙》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