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云詠白海棠和韻二首(第三十七回)
【原文】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門①,種得藍(lán)田玉一盆②。
自是霜娥偏愛冷③,非關(guān)倩女亦離魂④。
秋陰捧出何方雪⑤?雨漬添來隔宿痕。
卻喜詩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⑥?
【注解】
①都門:本指都城中的里門,后通稱京都為都門。
②藍(lán)田:縣名,在今陜西省渭河平原南緣,秦嶺北麓,渭河支流灞河上游。該地以產(chǎn)美玉著名。
③自是:本是。霜娥:青霄玉女,主管霜雪的女神,亦稱青女。
④此句典出唐代陳玄佑《離魂記》。故事說:張鎰的幼女倩娘與王宙相愛,張鎰將她另許他家,王宙憤恨而訣別遠(yuǎn)行,途中倩娘忽然追至,兩人就一起遁去。他們在外地共居五年,回家看父母,家人都驚訝不已。這時,從房中跑出倩娘,與回家的倩娘相抱,合成一體。原來當(dāng)時倩娘怨忿成病,臥床數(shù)年不起,跟王宙外逃的只不過是她的魂魄。這是一個不滿包辦婚姻的傳奇故事。
⑤秋陰:秋天的陰云。捧出:將秋陰擬人化,也寫出了花的形狀。何方雪:云陰與雨雪相連,但秋天無雪,所以要用“何方”二字。
⑥肯:豈肯。
【原文】
其二
蘅芷階通蘿薜門①,也宜墻角也宜盆。
花因喜潔難尋偶,人為悲秋易斷魂②。
玉燭滴干風(fēng)里淚③,晶簾隔破月中痕④。
幽情欲向嫦娥訴⑤,無那虛廊月色昏⑥。
【注解】
①蘅芷:蘅蕪、清芷,都是香花芳草。蘿薜:藤蘿、薜荔,都是蔓生植物。此句為下句寫海棠種植隨處適宜而先寫環(huán)境。
②斷魂:形容極度悲愁。
③此句意思是說:白玉色的蠟燭,燭芯燒完、蠟淚滴干時剩下的是一堆凝脂,以喻花。
④晶簾:水晶簾。從水晶簾內(nèi)可見簾外景物,唯白色的東西不明顯。
⑤幽情:隱藏在心中的怨恨。
⑥無那:無奈。
【背景】
海棠詩社剛成立時,湘云不在場。過后,寶玉特意把湘云請來。湘云來后,興頭極高,立即依韻和了如上兩首。眾人看一句驚訝一句,看到了贊到了,都說:“這個不枉做了海棠詩!真該要起‘海棠社’了?!毕嬖频溃骸懊魅障攘P我個東道兒,就讓我先邀一社,可使得?”眾人道:“這更妙了。”因又將昨日的詩與她評論了一回。
【賞析】
湘云是十二釵中的重要人物之一,除了黛玉、寶釵就要數(shù)到她。她像寶釵一樣健美,像黛玉一樣聰明,是一個介于薛、林之間的人物。
第一首氣格高雅,興致濃郁?!白允撬鹌珢劾洹?、“秋陰捧出何方雪”,隱指吃“冷香丸”的冷美人薛寶釵;“非關(guān)倩女亦離魂”、“雨漬添來隔宿痕”,隱指在苦戀中魂牽夢惹、沼漬不干的林黛玉。尾聯(lián)“卻喜詩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以反問句式,收束全詩,高度贊揚了白海棠的精神。
第二首音調(diào)凄涼,哀音婉轉(zhuǎn)。為“悲秋”而“斷魂”說的是林黛玉;被“晶簾”隔破的花影,也很容易令人聯(lián)想起“水中月”、“鏡中花”之類關(guān)于寶、黛愛情的判詞。相對地,花難尋偶、玉燭滴淚等句,也像是隱指寶釵未來的寡居生活。尾聯(lián)“幽情欲向嫦娥訴,無那虛廊月色昏”,是詩人抒發(fā)無可奈何的幽情,意境深沉。
湘云的詩說了寶釵,又說了黛玉,也就等于說了她自己。雖然我們已無法知道曹雪芹如何寫她的結(jié)局的具體情節(jié),但“湘江水逝楚云飛”、“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等判詞已說明了她的結(jié)局同樣是凄慘的。她將像黛玉那樣為婚姻悲劇而哭泣,像寶釵那樣過孤寂無著的生活,當(dāng)然情節(jié)不會雷同。
這兩首詩一喜一悲。在第二首中,如“難尋偶”、“燭淚”、“嫦娥”等,皆暗示她和她丈夫后來成了牛郎織女那樣的“白首雙星”。作者還寫湘云“英豪闊大寬宏量”,則“也宜墻角也宜盆”的隱義是說她無論是在史家綺羅叢中受到嬌養(yǎng),還是投靠賈府寄人籬下,都能處處順合環(huán)境,隨地而宜。其實,這正說明她缺乏黛玉那種叛逆性格。稱之為“闊大寬宏”,是作者的偏愛。
細(xì)細(xì)琢磨,可知曹雪芹為書中人物代擬的這些詩是下了一番苦心的,讀者不可忽略其寓意。因為這些詩既要詠物,又要加進(jìn)寓意,兩面都要兼顧,詩意就要朦朧些,所以我們在理解時要從多角度考慮。
上一篇:紅樓夢《十二花容色最新(第七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紹、賞析
下一篇:紅樓夢《史湘云柳絮詞·如夢令(第七十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