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樂府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瑇瑁簪,用玉紹繚之。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妃呼豨! 秋風肅肅晨風飔,東方須臾高知之。
〔有所思〕有一個我思念的人。〔問遺(wi)〕贈與 〔瑇瑁(di mo)〕即玳瑁。龜類動物甲殼光滑有彩。〔紹繚〕纏繞。〔妃呼豨(x)〕嘆息聲。〔晨風〕鳥名,即鹯(zhn)。〔飔(sī)〕疾速。
《有所思》是一首樂府雜詩,有人認為它與《上邪》原是一首而分開的。對其詩旨,觀點明顯不一。或認為是刺淫奔的諫詩,或認為是大臣思君的憂憤之詞……。其實,這是一首感情誠摯而熱烈的情詩。詩中描繪了一個女子愛情遭到挫折時前后情緒的變化,充分展示了一個相思女子的心理活動。
這首詩可分三層欣賞:
首層五句從主人公平日的相思追敘開始,寫其所思之遠,遠在大海之南,從而為下文的“聞”字埋下伏筆。寫平日相思,詩人又落實于行動上,通過考慮贈情之物這一細節表現。贈給情人的東西,應是貴重而讓人常常接觸到的,故主人公選擇了發簪這一日常生活中最隨身而又每日必見必觸的東西。并在這根發簪上傾注了一片愛心:以華貴的玳瑁為簪,恐其不珍;又綴之以雙寶珠,猶嫌不貴;繼繞之以美玉,使發簪美貴之極。這一層小中見大,在章法上為跌起中截服務,做到了欲開先合。
第二層六句。主人公忽聞所思者有“他心”,于是頓生怨恨。詩人是通過女主人公對贈情之物態度的變化來表現這一感情變化的。她將這發簪先“拉雜(折斷)之,猶不解恨,便“摧燒之”,摧燒尚不解恨,又“當風揚其灰”。將女子對負心人的怨恨之情寫得很活。“從今以往,勿復相思”兩句,寫出女主人公下定了決絕的決心。她的那種剛烈的性格,躍然紙上。
第三層六句,“相思與君絕”承接第二層而來。“雞鳴”二句追溯過去的相戀。密期約會,雞鳴犬吠,難免為兄嫂所聞。這就是說:你我偷情的事,已經被兄嫂知道了。你如今變了心,叫我怎么辦呢?看起來,這個剛烈的女子,極有可能選擇自絕的道路。“妃呼豨”三句極意烘托悲涼的意境以表現這一愛情悲劇的凄惻,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命運結局。在封建時代,許多婦女因愛情、婚姻而被迫自殺,為了避開人們的營救,常常選擇在夜間。“秋風”二句所寫的即是這個時間。須臾,等東方亮了,這個悲劇也就結束了。
這首詩描繪了一出兩千年前的愛情悲劇。全詩意緒悲涼,音節凄斷,反映了一個時代的婦女問題。這是一篇帶血的控訴狀,一幅時代的風俗畫。
上一篇:《更漏子·清·顧貞觀》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望月懷遠·唐·張九齡》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