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宋《牛首山》清、近代山水詩鑒賞
李國宋
獨上藏龍窟,遙瞻踞虎邦。
四天圍碧嶂,一氣滾寒江。
凈貝安禪悅,香燈冷法幢。
頓令塵思盡,高倚白云窗。
這首五言律詩前兩聯描寫詩人站在牛首山上居高臨下所見的壯闊山水圖,顯得胸襟豁達; 后兩聯則描寫牛首山宏覺寺景物,蘊含著佛理禪意。
牛首山又名牛頭山,在今南京市西南,因雙峰角立,形如牛頭,故名。山上有宏覺寺等古跡。首聯“獨上藏龍窟,遙瞻踞虎邦”開門見山,一起篇即點出作者獨登牛首山以遠眺之意,很是簡練。“藏龍窟”、“踞虎邦”用的是關于南京 “龍盤虎踞” 的典故。據《太平御覽》卷一五六引晉張勃《吳錄》載: 劉備曾使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嘆曰: “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藏龍”即從“盤龍”化出,此借指牛首山; “虎踞”指石頭城亦即南京城。詩人采用“藏龍窟”、“虎踞邦” 的字眼,使詩中的山與城更顯出雄渾的氣派。詩人登高遠望,寫牛首山外的環境亦是氣象闊大、氣勢奔放。頷聯乃承首聯“遙瞻” 之意而展開具體描寫,詩人所“瞻” 的景象是: “四天圍碧嶂,一氣滾寒江。” 前句寫牛首山四處高天被聳立著的碧青山峰所包圍,真是山外有山,群山具有一種靜穆雄渾的美感。后句寫牛首山下見到長江滾滾向東,騰起云氣,則具流動奔放之美感。“寒江”乃點出時令當是深秋。這兩聯詩堪稱“渾然而來,大氣大力” (沈德潛《清詩別裁集》卷十六),景色甚是壯觀。
但是作者對牛首山宏覺寺的景物興味更濃,故頸聯一轉寫道:“凈貝安禪悅,香燈冷法幢。”“凈貝”即貝葉書,佛教有貝多(菩提樹)之葉可寫經文之說,此指寺內所藏佛經。“安禪悅”,謂佛經可以使人體悟到禪理而心神恬悅。“香燈”,宏覺寺塔有假門,兩側各置燈龕,燃九十九盞長明燈。“法幢(chuáng床)”,廟前刻著佛像或經文的石柱。“冷”字有冷照之意,“香燈”之火本是熾熱的,詩曰“冷”乃是作者的心理感覺,惟有清冷之燈才能構成寺廟神秘、清幽的氛圍,才富有禪味兒。作者是個封建文人,其文化心理結構顯然早有佛教成分,因此當他處于宏覺寺清幽寂靜的佛教氣氛中,對著“凈貝”“香燈”“法幢” 等佛教之物進行審美觀照時,自然觸發了心中潛在的禪意,似乎突然體悟到了佛理; 或者說他面前的佛物成為了他潛在佛教思想的 一種外化形式,所以尾聯云: “頓令塵思盡,高倚白云窗。” 他感到此時排除了世俗雜念,靈魂得到凈化與解脫。當他面向浩渺的宇宙時已沉浸在心凈、性覺的 “頓悟” 心態之中,進入“禪悅”之境界。唐人姚鵠《野寺寄寓即事》詩云: “伴僧青蘚榻,對雨白云窗。” “白云窗” 寫寺廟之窗,本身就有禪味兒,作者“高倚” 之,乃是其“塵思盡”的形象體現。結尾含蓄蘊藉,余味無窮。
這首詩前兩聯雄放顯陽剛之美,后兩聯清幽具陰柔之美,二者相輔相成,表現出牛首山景觀的多層次之美。并以前者反襯托后者,突出禪悅之意,這當然有消極出世的思想傾向,不過對于古人亦不必苛求。
上一篇:朱元璋《燕子磯》明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魏晉南北朝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