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周南》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行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行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關關〕鳥鳴聲。〔雎鳩〕水鳥,有固定的配偶,雌雄形影不離。〔窈窕〕容貌出眾的意思。〔逑(qiu)〕配偶。〔荇菜〕生長在淺水中的一種水草,可食。〔思服〕思念。〔芼(mào)〕摘取。
《關雎》是《詩經》的第一篇,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首描寫愛情的詩,它抒寫了一個男子對河邊采荇菜女子的愛慕和追求。作品采用比興手法,抒情性強,且頗有韻味。兩千多年來一直是人們所喜聞樂見的詩篇。
《關雎》屬民俗歌謠。據《周禮·地官·媒氏》言:“媒氏(即媒官)掌萬民之判(配合)。……中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詩人以社會生活為題材,形象而逼真地描寫了古代男女戀愛生活的一幕。《史記·外戚世家》曾說:“《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所以,古人把《關雎》冠于三百篇之首,它以其淳樸自然,且又聲情并茂,活潑逼真的詩句,成功地抒寫了青年男女的戀情。
這首詩分為三章,前四句為詩的第一章。開篇以河洲上雌雄形影不離的水鳥雎鳩和鳴起興,寫河邊采荇菜的姑娘引起男子的思慕之情。詩人在此巧妙地把雎鳩鳥間的情志專一與“君子”對“淑女”的真摯的戀情聯系在一起,極富詩情畫意。
從“參差荇菜”至“輾轉反側”為詩的第二章。這一章抒發了男子求之不得而日夜不安的苦悶、焦灼的心情。詩人以荇菜起興、層層深入地抒發了求偶者“求之不得”的憂思。這一章是全詩的關鍵,正如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中所說:此章“忽轉繁弦促音,通篇精神扼要在此,不然,前后則平沓矣。”作者緊承首章的“君子好逑”,而極狀單相思之苦,表現了愛情的真誠專一。“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輾轉反側”等詩句,生動逼真地寫出了相思者的心跡和形象。“寐始覺而輾轉反側,則身猶在床”(林義光《詩經通解》),朝思暮想,夜不能寐,詩人對戀愛情人的心理描寫及形象刻畫,“真如畫工之肖物”(王士禛《漁洋詩話》),維妙維肖,也使得全詩跌宕生姿,情感起伏不平。
詩篇的最后八句為第三章,寫深切思慕中的男子求而得之的喜悅心情。詩句以荇菜“采之”、“芼之”起興,進而寫淑女得而“友之”、“樂之”的喜悅,深化了主題。
詩章結構嚴謹,起伏相間。寫男子對愛情的追求并非一蹴而就。他愛上了那位姑娘,但又可望而不可及,于是“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輾轉反側”,詩文形成高潮。但隨后并未寫男子如何進一步追求,而是陡然一轉,寫了男子美好愿望的實現,出現了結婚的熱鬧場景,至于男子怎樣追求,女子如何應允,皆由讀者去補充、想象。這樣避免了平板,更富有詩意。
詩篇全用四字句,形式規整,節奏歡快,感情奔放。詩中大量運用了雙聲疊韻字,如“參差”、“輾轉”、“窈窕”等,更增強了詩歌音調的和諧、鏗鏘及人物描寫的生動、形象。
上一篇:《元夜·宋·朱淑真》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鳳凰臺上憶吹簫·宋·李清照》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