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雅小雅魚藻之什·白華》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白華菅兮,白茅束兮。①之子之遠,俾我獨兮。②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③天步艱難,之子不猶。④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⑤嘯歌傷懷,念彼碩人。⑥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⑦維彼碩人,實勞我心。⑧
鼓鐘于宮,聲聞于外。念子懆懆,視我邁邁。⑨
有鹙在梁,有鶴在林。⑩維彼碩人,實勞我心。
鴛鴦在梁,戢其左翼。(11)之子無良,二三其德。(12)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13)之子之遠,俾我疧兮。(14)
【注釋】 ①華:花。菅(jian 奸):茅的一種,開白花。束:捆。②之子:指幽王。遠:疏遠。俾:使。獨:孤獨。③英英:白云飄浮的樣子。露:用雨露潤澤。④天步:命運。猶:如,好。⑤滮(biao 標)池:古水名,在今西安西北。⑥嘯歌:悲歌。碩人:指幽王。⑦樵:砍伐。卬(ang昂):我。煁(shen神):古人用以燒、烤的灶,可以移動,又稱行灶。⑧維:惟,只。⑨懆懆:憂愁不安。 ⑩鹙(qiu秋):貪猛的水鳥,又名禿鹙,似鶴而大,生性好斗。梁:水壩。(11)戢(ji集):斂縮,鴛鴦休息時常把嘴插在左翼中。(12)二三其德:即三心二意,不專一。(13)扁:扁平。履:踩。卑:低下。(14)疧(qi其):憂病。
【譯文】 菅草開著白花,白茅將他捆束。這個人的疏遠,使得我孤獨。飄浮的白云,滋潤著菅、茅。命運艱難坎坷,全是這個人不好。
滮池水北流,灌溉著稻田。悲歌心傷痛,把那個人想念。砍伐那些桑枝,燒起行灶暖身。只有那個入啊,牽掛著我的心。宮里敲響了大鐘,聲音傳到宮外。想起你我就焦躁不安,見到我你卻怒氣沖沖。兇殘的禿鹙占據了魚梁,高雅的白鶴流落樹林。只有那個人啊,還牽掛著我的心。
恩愛的鴛鴦成雙對,嘴插左翼棲魚梁。只恨這人沒良心,朝三暮四不專一。墊腳的石頭地上擺,常踩使它變得矮。這個人他疏遠我,憂病交加身心壞。
【集評】 宋·朱熹:“幽王娶申女以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申后作此詩。”(《詩集傳》卷十五)
清·陳澧:“申后業已見棄,夫婦道絕而其言乃纏綿悱惻,不無落花還枝之望,所謂思而不貳,遠而不攜,先王之澤未泯者也。曹子建不得于君作“種葛”、“棄婦”等篇,以寫哀怨,其語意蓋本諸此。而后之論詩者,遂目為千秋絕調矣。”(《讀詩日錄》卷八)
清·牛運震:“此物連類旁引曲喻,哀而不傷,怨而不怒,幽怨苦思,卻出之以簡遠,而歸之于和厚,短調入摺,故自有遠神。嫡庶之紊,關系世運國體,詩旨從大處起見,而托于古之碩人以自處,故是賢后本懷,《團扇歌》、《長門賦》不足擬此。”(《詩志》卷五)
清·方玉潤:“按:此詩情詞凄惋,托恨幽深,非外人所能代,故《集傳》以為申后作也。……是詩之作,與《小弁》同為千古至文。至今讀之,猶令人悲咽不能自已,非至情而能若是乎!”(《詩經原始》卷十二)
【總案】 《詩序》言此詩為周人所作,以諷刺幽王廢申后而寵褒姒之事。今觀此詩,出于申后無疑。全詩八章,或比或興,表達了申后被黜后深刻復雜的情感,纏綿悱惻,欲罷不能。論者以為雖《團扇歌》、《長門賦》不足擬此,誠不為過。
上一篇:詩經《國風·鄘風·柏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漢詩《漢樂府民歌·白頭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