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雅小雅節南山之什·十月之交》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①
彼月而微,此日而微。②今此下民,亦孔之哀。③
日月告兇,不用其行。④四國無政,不用其良。⑤
彼月而食,則維其常。⑥此日而食,于何不臧。⑦
燁燁震電,不寧不令。⑧百川沸騰,山冢崒崩。⑨
高岸為谷,深谷為陵。⑩哀今之人,胡憯莫懲!(11)
皇父卿士,番維司徒,家伯維宰,仲允膳夫,
墀子內史,蹶維趣馬,楀維師氏,艷妻煽方處。(12)
抑此皇父,豈曰不時。(13)胡為我作,不即我謀?(14)
徹我墻屋,田卒汙萊。(15)曰“予不戕,禮則然矣。”(16)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17)擇三有事,亶侯多藏。(18)
不慭遺一老,俾守我王。(19)擇有車馬,以居徂向。(20)
黽勉從事,不敢告勞。(21)無罪無辜,讒口囂囂。(22)
下民之孽,匪降自天。(23)噂沓背憎,職競由人。(24)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25)四方有羨,我獨居憂。(26)
民莫不逸,我獨不敢休。天命不徹,我不敢效我友
自逸。(27)
【注釋】 ①交:交會,指日月交會。當日月交會,與地球同處一直線上時,即出現日食。朔月:即月朔,每個月的初一稱朔。辛卯:紀日的干支,十月初一這一天是辛卯日。孔:甚。丑:惡,不祥。古人認為日食是不祥之兆。以上四句說,周歷十月(相當于夏歷八月)初一發生日食。據天文學家推算,這一天是公元前776年(周幽王六年)9月6日。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有絕對年代和日期的日食記錄。②彼:以前。月微:指月食。據史料記載,在十月初一日食前的半個月,曾發生過月食。微,昏暗不明。此:現在。③“今此”二句:古人認為日食是國君無道、災難將起的征象。④告兇:顯示兇象,指日食、月食。行(hang 杭):常規,正軌。⑤四國:四方,指天下。無政:無善政。良:賢良。⑥維:是。常:平常。古人對于月食看得比較平常,如《春秋》對日食均有記載,而月食則不記載。⑦于何:感嘆詞。于,通“吁”。⑧燁(ye葉)燁:閃電之光。震:雷聲。電:閃電。寧:安。令:善。⑨山冢(zhong腫):山頂。崒崩:崩裂。崒,通“碎”。⑩“高岸”二句:據《國語》記載,幽王二年,三川(涇、渭、洛)皆震,岐山崩,這兩句即寫地震時發生的現象。(11)人:指執政者,即下章的皇父、艷妻等八人。憯(can慘):曾。懲:制止。(12)皇父、家伯、仲允:分別為三個人的字。番(po婆)、墀(zou鄒)、蹶(kui愧)、楀(ju舉):分別為四個人的姓氏。按,以上七人都是幽王所寵幸的佞臣。卿士:周代官名,六卿之長,總管王朝政事,與后代的宰相相近。司徒:周代官名,掌管國家的土地和人民。宰:周代官名,掌王朝內外事務。膳夫:周代官名,掌天子飲食之事。內史:周代官名,掌人事、司法。趣馬:周人官名,掌天子的馬匹。師氏:周代官名,掌監察百官。艷妻:指幽王寵妃褒姒。一說指別的寵妃。煽:得勢,炙手可熱。方處:并處,言艷妻與上述七人并處要位,執掌朝政。(13)抑:同“噫”,感嘆詞。豈曰不時:指皇父役使百姓大興土木,豈會考慮到目前不是農閑之時。按,皇父見西周政局危險,因而憑借其權力征發大量人力在距鎬京千余里的向地(在洛陽附近)筑城,作為自己封地的都邑,并強令大批世家豪族及百姓搬遷到向邑。以下數句即寫此事。(14)我:詩人自謂。作:服勞役,作者可能是中下級官吏,所以也被皇父征調服勞役。即:就。謀:商量。(15)徹我墻屋:指作者的房屋也被拆毀,遷到向地。徹,通“撤”,拆毀。卒:全都,盡。汙:指田中低處的積水。萊:荒蕪,長滿野草。按,下句說因人力被征調,致使田園荒蕪。(16)戕(qiang槍):殘害。這兩句是皇父說的話,意為不是我要害你們,而是禮制規定,你們必須為我服役。(17)孔圣:很圣明,這是諷刺語。都:指皇父封地的都邑。向:地名,在今河南尉氏縣西南。(18)擇三有事:皇父選擇了三個為自己辦事的臣。有事,有司。亶(dan膽):誠然,實在。侯:維,是。多藏(zang臟):錢財多,富室。(19)不憗(yin印):不愿,不肯。遺:留下。俾:使。(20)居:助詞。徂:往。這兩句說,皇父選擇有車馬的富室,強令遷往向地。(21)黽(min敏)勉:努力,勉力。告勞:訴苦。(22)囂(ao敖)囂:眾口毀謗攻擊。(23)孽:災害。匪:通“非”。(24)噂(zun撙)沓:小人相聚在一起,議論紛紛,造謠生事。噂,聚而交談。沓,議論紛紛。背憎:背后彼此憎恨。職競由人:人們之所以遭禍,主要是因為小人的相爭。職,主要。競,爭。(25)悠悠:憂思深長的樣子。里:通“悝”,憂傷。痗(mei 妹):病。(26)羨:安逸,歡樂。(27)天命不徹:指日食、月食、地震等異常的自然現象。不徹,不按軌道,失常。自逸:貪圖享樂。
【譯文】 十月里日月相交,初一日正是辛卯。藍天上竟然有日食,多么丑惡,多么不好。前些時月兒昏昏暗,今日里太陽無光耀。如今這天下的人民,悲哀無限,受盡煎熬。日月出現兇象,只因越軌亂闖。天下皆無善政,只因不用忠良。天上月亮食了,這事不算異常。今日太陽又食,這是多么不祥。雷聲電閃刺人眼,百姓不寧心不安。江河沸騰卷狂潮,千峰萬嶺盡崩陷。高岸倒塌為深谷,深谷隆起為山巔。可嘆如今執政者,暴政措施何曾有收斂。卿士皇父,總攬王朝政事;司徒番氏,掌管人和土地;宰官家伯,負責內外事務;膳夫仲允,職掌天子飲食;內史墀子,總管人事司法;趣馬蹶氏,飼養天子馬匹;師氏楀子,監察百官言行;七子與寵妃,共居要位得權勢。哎呀,皇父這個人,他豈管現在正農忙。為何讓我服徭役?為何跟我不商量?拆毀我的墻和屋,田中積水野草長。他說:“非我想害你,禮制規定正這樣。” 皇父大人真圣明,遠方向地建都邑。挑選三個辦事臣,家資億萬富無比。不肯留下一老臣,以便守衛我王室。選擇有車有馬大富豪,離別故土,迢迢遷向地。我只能勉力奔波服勞役,不敢訴苦說凄涼。我的言行無罪也無過,可是小人竟然惡語來毀謗。平民百姓遭災難,災難不從天上降。小人造謠相憎恨,相互爭奪生禍殃。我的憂愁深又長,疾痛纏身遭病魔。四方境內有歡愉,唯我身陷憂傷悲涼多。他人無不享安逸,我獨不敢休片刻。天命不按正軌行,我怎敢仿效我友貪享樂。
【集評】 《毛詩序》:“《十月之交》,大夫刺幽王也。”(《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卷十一)
漢·鄭玄:“此篇譏皇父擅恣,日月告兇。《正月》惡褒姒滅周,此篇疾艷妻煽方處。”(《毛詩正義》卷十一)
清·顧炎武:“王室方騷,人心危懼。皇父以柄國之大臣而營邑于向,于是三有事之多藏者隨之而去矣,庶民之有車馬者隨之而去矣。蓋亦知西戎之已逼,而王室之將傾也。……然不顧君臣之義而先去,以為民望,則皇父實為之首。”(《日知錄》卷三)
【總案】 這是西周的一位中下級官吏于幽王六年十月初寫的一首詩。古人以日為君象,認為君王無道,天即借日食以示警,故作者在哀嘆“此日而微”的同時,又進一步指出“四國無政”的原因在于幽王“不用其良”,以致使“今此下民,亦孔之哀”。皇父是幽王最寵幸的佞臣,他為了個人目的而營建向邑,這種不顧王室安危的大興土木,不僅使下民遭殃,而且也禍及作者,詩的后半部分即寫作者房屋被拆、田園荒蕪、遭人毀謗、被迫服苦役,并因此而憂傷、病痛,顯然,作者也是幽王“不用其良”的直接受害者。因此,借詩以控訴皇父的罪行,抒發自己的憤恨、不滿、憂傷。較之前者,它更深沉、更強烈,因為這些控訴與抒情,可使作者郁積心中的強烈情感得以發泄,從而恢復心理上的平衡,盡管這些發泄與平衡只是暫時的、表面的。
上一篇:詩經《國風·魏風·十畝之間》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漢詩《古詩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