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概日,由余之所未窺〔1〕;千門萬戶,張衡之所曾賦〔2〕。周王壁臺之上,漢帝金屋之中〔3〕,玉樹以珊瑚作枝,珠簾以玳瑁為匣〔4〕。
其中有麗人焉。其人也,五陵豪族,充選掖庭〔5〕;四姓良家,馳名永巷〔6〕。亦有穎川、新市〔7〕,河澗、觀津〔8〕,大家嬌娥,曾名巧笑〔9〕。楚王宮內,無不推其細腰〔10〕;衛國家人,俱言訝其纖手〔11〕。閱詩明禮,非直東鄰之自媒〔12〕;婉約風流,無異西施之被教〔13〕。弟兄協律,自小學歌〔14〕;少長河陽,由來能舞〔15〕。琵琶新曲,無待石崇〔16〕;箜篌雜引,非因曹植〔17〕。傳鼓瑟于楊家,得吹簫于秦女〔18〕。以至寵聞長樂,陳后知而不平〔19〕;畫出天仙,閼氏覽而遙妒〔20〕。且如東鄰巧笑,唯侍寢于更衣〔21〕;西子微顰,將橫陳于甲帳〔22〕。陪游婆,騁纖腰于結風〔23〕;長樂鴛鴦,奏新聲于度曲〔24〕。妝明蟬之薄鬢,照墜馬之垂鬟〔25〕。反插金蓮,橫抽寶樹〔26〕。南都石黛〔27〕,最發雙蛾〔27〕;北地燕支,偏開兩靨〔28〕。亦有嶺上仙童,分丸魏帝〔29〕;腰中寶鳳,授歷軒轅〔30〕;金星與婺女爭華〔31〕,麝月共姮娥競爽〔32〕。驚鸞治袖,時飄韓掾之香〔33〕;飛燕長裾,宜結陳王之佩〔34〕。雖非圖畫,入甘泉而不分〔35〕;言異神仙,戲陽臺而無別〔36〕。真可謂傾國傾城〔37〕,無對無雙者也。
加以天晴開良,逸思雕華,妙解文章,尤工詩賦,琉璃研匣〔38〕,終日隨身;翡翠筆床〔39〕,無時離手。清文蒲篋〔40〕,非唯芍藥之花;新制連篇〔41〕,寧止蒲萄之樹。九日登高〔42〕,時有緣情之作;萬年公主〔43〕,非無累德之辭。其佳麗也如彼,其才情也如此。既而椒宮宛轉,柘館陰岑〔44〕,絳劍晨嚴〔45〕,銅鋪晝凈〔46〕。三星未夕,不事懷衾;五日猶余〔47〕,誰能理曲。優游少托〔48〕,寂寞多閑。厭長樂之疏鐘,勞宮中之緩箭〔49〕。輕身無力,怯南宮之搗衣〔50〕;生長深宮,笑扶風之織綿〔51〕。雖復投壺玉女,為歡盡于百嬌〔52〕;爭傳齊姬,心賞窮于六齒〔53〕。
無怡神于暇景,唯屬意于新詩〔54〕。可得代彼萱蘇,微蠲愁疾〔55〕,但往世名篇,當今巧制,分諸麟閣,散在鴻都〔56〕。不務連章,無由披覽〔57〕。于是然脂瞑寫,弄筆晨書〔58〕,選錄艷歌,凡為十卷。曾無參于雅頌,亦靡濫于風人〔59〕。涇渭之間,若斯而已也〔60〕。
麗以金繩,裝之寶軸〔61〕。三臺妙札,亦龍伸蠖屈之書〔62〕;五色花箋,皆河北膠東之紙〔63〕。高按鉛粉,仍定魯魚之文〔64〕;辟惡生香,聊防羽陵之蠹〔65〕。云飛六甲,高禪玉亟〔66〕,鴻烈仙方,長推丹枕〔67〕。至如青牛帳里,馀曲既終〔68〕;朱鳥窗前,新妝已竟〔69〕。方當開茲縹帙,散此緗編〔70〕,永對玩于書帷,長循環于纖手〔71〕。如鄧學春秋,儒者之功難習〔72〕;竇傳卻老,金丹之術不成〔73〕。固勝西蜀豪家,托情窮于魯殿〔74〕;東臺甲館,流詠止于洞簫〔75〕。孌彼諸姬,聊同棄日。猗與彤管,無或譏焉〔76〕。
【注 釋】
〔1〕凌云概曰:言宮殿宏偉高大。 由余:春秋時戎人,曾受戎王派遣出使秦國,秦穆公示之以官室臺榭。
〔2〕張衡:字平子,東漢時期辭賦家。其《西京賦》有“門千戶萬”之語。
〔3〕周王:指周穆王。《穆天子傳》載:周穆王曾為盛姬造重璧之臺。 漢帝:指漢武帝,《漢武故事》載:武帝曾許諾:“若得阿嬌,當金屋貯之。”
〔4〕玳瑁:海龜之一種,甲片可作裝飾品。
〔5〕五陵豪族:《文選·西都賦》注:“高、惠、景、武、昭帝五陵在北,士人多宅于此。”掖庭:原指宮中兩邊的側室,此指后宮。
〔6〕四姓:指東漢外戚樊氏、郭氏、陰氏、馬氏。 永巷:宮中嬪妃所居之處,亦即后宮。
〔7〕“亦有”二句:言后妃亦有來白穎川、新市、河間、觀津等地的。
〔8〕河間、觀津:連同上句的穎川、新市均為地名。
〔9〕巧笑:《中華古今注》云:“段巧笑,魏文帝宮人。”
〔10〕細腰:言其身材苗條。古人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之語。
〔11〕訝:驚訝。 言:助詞。
〔12〕“非直”二句: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臣東家之子,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墻,窺室三年,至今未許也。”
〔13〕西施:春秋時越國美女,曾于美人宮中親受越王之教。見《越絕書》。
〔14〕“兄弟協律”二句:《漢書·外戚傳》:孝武李夫人與其兄李延年知音,善歌舞。平陽公主言之武帝,遂被召見,李夫人由是得幸,以延年為協律都尉。
〔15〕“少長”二句:趙飛燕于河陽公主家歌舞時,被成帝看中,后進宮得幸。
〔16〕石崇:西晉人。《王明君辭序》云:“昔公主嫁烏孫,今琵琶馬上作樂,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爾也,其造新曲,多哀怨之聲,故序之。”
〔17〕箜篌:樂器名。 雜引:猶言雜曲。曹植有《箜篌引》詩。
〔18〕瑟:樂器名。 楊:指西漢人楊惲。楊惲《報孫會宗書》:“家本秦也,能為秦聲。婦,趙女也,雅善鼓瑟。” 秦女:指秦穆公女弄玉。其夫簫史,善吹簫引鳳,后夫婦共隨鳳去。
〔19〕長樂:長樂宮。 陳后:漢武帝陳皇后,史載陳皇后聞聽衛子夫得寵時,氣憤得幾次想自殺。
〔20〕閼氏:匈奴單于的夫人曰閼氏。
〔21〕東鄰巧笑:已見上注〔12〕。
〔22〕西子:即西施。 顰:皺眉。 甲帳:漢武帝有甲、乙二帳,俱以珠寶為飾。
〔23〕婆:建章宮的一殿。 結風:古歌曲名。司馬相如《上林賦》:“鄢鄭繽紛,激楚結風。”
〔24〕鴛鴦:古代宮殿名。
〔25〕“妝鳴蟬”句:《中華古今注》云:魏文帝宮女有名莫瓊樹者,始制為蟬鬢,望之縹緲如蟬翼,故曰蟬鬢。 鬟:發髻。 墮馬之垂鬟:即墮馬髻,為古代婦女的一種發式。
〔26〕鈿:形如花朵的一種首飾。 寶樹:古代婦女的裝飾品。
〔27〕石黛:青黑色的顏料。古代女子用以畫眉。 雙蛾:即一雙蛾眉。
〔28〕燕脂:燕地所產的粉脂。 靨:俗稱酒窩。
〔29〕“亦有”二句:魏文帝《折楊柳行》:“西山一何高,高高殊無極。上有兩仙僮,不飲亦不食。與我一丸藥,光耀有五色。”
〔30〕腰中寶鳳:句意不詳。《左傳·照公十七年》:“鳳鳥氏,歷正也(掌律歷之官)。” 軒轅:即黃帝。
〔31〕金星:女子涂于面上的黃色裝飾。 婺女: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32〕麝月:女子涂于面上的月狀裝飾。 嫦娥:在此代指月亮。 競爽:猶言競爭。
〔33〕驚鸞:古有四鸞之舞。 時飄韓掾之香:《世說新語·惑溺》:韓壽美姿容,賈充辟以為椽。充女見韓壽悅之,并與之通。充見女盛拂拭,又聞壽身有異香之氣,是外國所貢,一著人衣,數月不歇。充疑壽與女通,取左右婢考問之,婢之實言。充祕之,以女妻壽。
〔34〕飛燕:即趙飛燕,已見上注〔15〕。 陳王:指曹植。曹植《洛神賦》:“愿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
〔35〕甘泉:即甘泉宮。《漢書·外戚傳》:李夫人死后,武帝命圖畫其形于甘泉宮。
〔36〕“言異”二句:《宋玉·高唐賦》:“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行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37〕傾城傾國:言其美色為眾人為之傾倒。
〔38〕琉璃:天然的有光色寶石。
〔39〕筆床:安放筆管的架子。
〔40〕篋:小箱子。 芍藥:本為植物名。花大且美,此處指詠贊芍藥花的詩歌。
〔41〕制:謂詩作。
〔42〕“九日”二句:魏文帝《與鐘繇九日送菊詩》:“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43〕萬年公主:晉武帝之女,死后,武帝詔左棻為之作誄。
〔44〕椒宮:皇后所居殿曰椒房。以椒和泥涂壁,溫暖而香,并能辟除惡氣。 柘館:漢代上林苑中之一館。
〔45〕絳劍:指籥,古代一種樂器。
〔46〕銅鋪:指鐘,也是古代一種樂器。
〔46〕衾:被子。
〔47〕五日:漢代官吏五日休息一天。
〔48〕少托:缺少寄托。 多閑:多閑暇時間。
〔49〕長樂:即長樂宮,見上注。 箭:代指計時之器。古代宮中計時以孔壺為漏,浮箭為刻。
〔50〕南陽:地名,今屬河南省。
〔51〕扶風:地名,今屬陜西省。 織綿:臧榮緒《晉書》:竇滔妻蘇氏善屬文。苻堅時,滔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綿為回文詩寄滔,循環宛轉以讀之,辭甚悽惋。
〔52〕投壺:古代的一種游戲,設特制之壺,參加者依次投矢其中,中多者為勝。 玉女:傳說中的仙女。 百驍:《西京雜記》:“武帝時郭舍人善投壺,以竹為矢,不用棘也。古之投壺取中而不求還,故實小豆,惡其矢躍而出也。郭舍人則激矢令還,一矢百余反,謂之為驍。”
〔53〕博:古代一種棋類游戲。 六箸:博具。
〔54〕暇景:空閑的時間。
〔55〕萱草:一種草本植物,傳說可以使人忘憂。 蠲:消除。
〔56〕麟閣:漢有麒麟閣,在未央宮左,內藏有各種書籍。 鴻都:東漢宮門名,其內置學士與書庫。
〔57〕披覽:翻閱。
〔58〕然:點燃。 脂:油膏。
〔59〕雅頌:《詩經》有《大雅》、《小雅》及《頌》。 風人:《詩經》有《國風》。
〔60〕涇、謂:本二水名,此謂差別,區別。《三秦記》云:涇水初開頭山,到高陵縣而入渭,與渭水合流,三百里清濁不相雜。
〔61〕麗:排放。 金箱:書籍。 寶軸:書軸。
〔62〕三臺:《鄴中記》:“魏武于鄴城立三臺。中臺名銅雀臺,南名金獸臺,北名冰井臺。” 龍伸蠖屈:形容文字的形體。
〔63〕五色花箋:古代的名貴紙張。
〔64〕魯魚之文:指文字傳抄因形近而產生的訛誤。
〔65〕羽陵之蠹:蛀蟲。
〔66〕“云飛”二句:《漢武內傳》:“帝受西王母真形、六甲、靈飛十二事。帝盛以黃金幾,封以白玉函。”
〔67〕“鴻烈”二句:《博物志》劉德治淮南王獄,得《枕中鴻寶祕書》。
〔68〕青牛帳:其旨不詳。疑為得道成仙者之帳。
〔69〕朱鳥窗:九華殿的南窗。《博物志》載:西王母乘紫車至九華殿,東方朔從朱鳥窗窺之。 已競:已完。
〔70〕縹:青白色的絲織品。 帙:包書的布套。 綏:絲帶。
〔71〕:通“玩”。
〔72〕鄧:指東漢和帝之后鄧綏。《后漢書》載:鄧綏自幼好學,入宮后又從曹大家受經傳。
〔73〕竇:指西漢文帝竇太后。她好《黃》、《老》。
〔74〕“國勝”二句:《三國志·蜀志》載:劉琰為車將軍,車服飲食多侈靡,侍婢數十,能為聲樂,悉教誦讀《魯靈光殿賦》。
〔75〕甲觀:樓觀。漢太子宮有甲觀。《漢書·王褒傳》載:元帝為太子時,最喜《洞簫賦》,令后宮貴人皆誦讀之。
〔76〕猗與:贊美之辭。 彤管:筆。 奩:精巧的小匣子。
【賞 析】
這篇序文,原本是徐陵為表述編輯《玉臺新詠》的主旨而寫的。但作者文思卻遠遠超過了一般詩集序言的范疇。在序文中,作者結合所選詩歌的內容,展開了自己的豐富想象,不僅描寫了宮女后妃的一般生活,而且也揭示了她們寂寞無聊的內心狀況,因此該序具有宮廷婦女生活之縮影的性質。此外,從作者的行文來看,他對自己所描寫的一切是非常喜歡的。這樣我們如果將此序與當時文壇的具體情況聯系起來考察,則會發現作者的那種欣賞,恰好代表了梁、陳時代的審美傾向。
此文的遣詞煉句,亦同樣有可稱道之處。它不僅是“五色相宣、八音迭奏”,而且對偶工巧,結構嚴整,清人許梿認為它實集六朝駢文之大成,確無過譽之詞。
上一篇:駢文《游天臺山賦并序》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駢文《王勃集序》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