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楊基·登岳陽樓望君山》原文賞析
洞庭無煙晚風定,春水平鋪如練凈。君山一點望中青,湘女梳頭對明鏡。鏡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兩悠悠。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萬古愁。
楊基為明初“吳中四杰”之一。他的詩,總的說還沒脫元末的濃纖之習,但他的許多寫景詩,卻常常寫得清俊流逸,為后人稱道。這首詩即是他的寫景佳作之一。
洪武六年,楊基曾奉使湖廣,這首寫晚登岳陽樓望君山的詩與他的《岳陽樓》詩可能都寫于此時。君山,又名湘山,為洞庭湖口的小島。岳陽樓下瞰洞庭,正與君山相望。
開首兩句:“洞庭無煙晚風定,春水平鋪如練凈”。總寫登樓望湖所見景象:洞庭湖煙消霧盡,風平浪靜,浩淼的水面如平展的白綢,空明潔凈。“無煙”二字含蘊豐富,既寫出湖面的空明澄碧,又暗指雖是傍晚登樓,但因無霧靄,視線很好,為望君山做好了鋪墊。
接下“君山一點望中青,湘女梳頭對明鏡”二句則具體寫望君山。“一點”,既是視覺的直感,也起了襯托作用,突出了湖的廣闊浩淼,因而樓上望山,不過“一點”而已。“青”字則寫出了山的生氣,暗應上句的“春”字。君山在遠望之中只看到一點的青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面對著洞庭湖偌大個鏡子在梳頭。
“鏡里”二句緊扣上句寫湖光山色。“鏡里芙蓉夜不收”寫霞光映山照在湖里,就像鏡中的芙蓉花一樣絢麗,直到入夜仍未收盡;“水光山色兩悠悠”則寫湖光山色相映,開闊渺遠,悠悠無限。既寫湖山之景,也寫作者登樓縱望之時,愁思渺邈,悠悠不盡之情,為下兩句直抒情懷打下基礎。
最后,全詩用“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萬古愁”作結,由寫景轉入抒情:那浩浩洞庭水順著長江滾滾的春水東流而下吧!讓江水沖去自己無窮無盡的愁苦。這兩句含蘊豐富,給人以豐富的想象余地。君山、岳陽,地當長江水流出洞庭的湖口,因而,“流下春江去”是寫實,但作者卻以水喻愁,巧妙化用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詞)和李白“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的詩意,將自己的身世感慨,思鄉(xiāng)之念融人詩中,使詩情由清淡而濃烈、深沉、激憤,表現(xiàn)出更豐富深廣的主題。
本詩為登臨觀景之作,描寫的主線隨活動順序漸次展開:由登樓望湖,由湖及山,轉而山光水色綜寫,最后以抒情作結。線條清晰,層次分明。詩境空闊疏淡,語言清麗流暢,表現(xiàn)出明初詩風的一些特點。
上一篇:古詩《鄭之升·留別》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王冕·白梅》原文賞析